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科技新闻

以智慧建造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发布时间: 2022-09-30 08:58 发布单位: 来源: 长江日报

几十年前,在中国西部的南泥湾曾经演绎了一段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壮美劳动故事。

今天,在武汉的南泥湾大道上,各种工程车辆忙碌穿梭、起降,建筑工人挥汗如雨,每天都刷新着项目建设“进度条”,这一切都被头顶的“天眼”传入智慧化作战指挥中心——武汉生态投资集团所属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的“大脑”,演绎了一场传统建筑企业创新图变的新故事。

“南泥湾大道改造工程是武汉城市交通‘五环二十四射’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建成后,将打通城市西向主动脉,形成汉口中心城区至汉江湾城市副中心至吴家山组团之间的一条高效快捷通道,为市民通行按下‘快进键’。”曾涛是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该项目的负责人,他表示,目前通过集团的智慧化管理平台,可以随时监测、查看、管理集团在建项目。“南泥湾大道改造项目只是其中一个,在这些‘看得到’的项目背后,还隐藏着一些‘看不到’的智慧。”

■ 数字赋能 工地变“聪明”

南泥湾大道改造项目由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承建,工程西起三环线额头湾立交,东至汉西三路,全长约5.98公里。全线采用高架加地面辅道的建设形式,高架采用双向4至6车道,辅道双向4至6车道。

“由于南泥湾大道周边居民区、学校、商铺等密集,项目建设面临任务重、场地狭小、交通疏解难、管线迁改复杂等一系列问题,施工难度极大。” 项目生产负责人张鹏表示, 此次运用数字建造技术,成为项目攻坚克难的一把利剑。

在桥梁施工中,项目部自主研发“智慧化支架实时监测预警系统”,通过提前模拟高架桥施工,计算出设计值、预警值、报警值,在关键的支架点上,每一联都安装了30多个无线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各杆件状况,及时分析数据、发出预警。

除了提高施工安全指数外,为了保障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项目在钢箱梁生产、施工和钢筋加工过程中充分应用了信息化生产。“我们采用数控化设备加工,将设备与智能加工平台进行硬件对接。从钢筋翻样、原材进场、领用加工、现场配送、废料管理等方面进行钢筋加工厂全流程智慧化管理,节约材料、提高工效。”张鹏表示,智能加工平台不仅可以打印标准化钢筋加工单,用于指导加工厂工人实际加工,还可直接打印每节钢筋笼的“身份识别”料牌。让每一节从加工厂产出的钢筋笼都“有据可依”,规范化加工厂的生产过程,极大地提高了成品的加工质量。

2015年8月,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成立市属首家城建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先后聘请七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进站工作,培养出一批既注重学术水平,又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团队成员,使科技成果在武汉生根、开花、结果,为武汉市政企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不竭的新动力。

2017年6月,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又与欧进萍院士及其团队共建BIM中心,全面启动集团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

“自采用BIM技术以来,集团数字化转型持续进行,并于2019年正式启动智慧化管理平台建设,着力推进‘智慧工地’,将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等集成应用于施工现场,即使人不在现场,也能‘看’得见违章、‘听’得见噪音、‘嗅’得到隐患。” 武汉生态投资集团副总工、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总工程师肖铭钊表示,近年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引领和推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百姓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变革。传统市政企业也应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探索新格局、新引擎,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目前,集团整体平台构架体系为“一中心、三平台、十系统”,其中,“一中心”规划设计为市政慧云六大云控。即企业管理云控、生产调度云控、安全预警云控、经营成本云控、企业成长云控、作战指挥云控。市政慧云平台已接入重庆云阳高速、武阳高速等50余个重点项目。

■ 创新驱动 在工地上“写论文”

集团始终认为,科技创新是最大的内驱力,新技术新产品不能靠买,一定要依靠自己,只有从工地实践中寻找、磨炼出能破解难题的技术才是真正的高质量“论文”“专利”。

9月29日,在南泥湾大道改造项目观摩会现场,一条宽7米、长300米的施工便道很特别,全部由3×3.5米长宽的预制面板拼接。

“以往的施工便道都是现浇完成,项目结束后进行破除,这种传统方式不仅成本高,碎掉的混凝土石块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项目技术负责人高一鸣介绍,预制面板拼接是一种新型绿色道路施工技术,就像拼积木一样将路面拼起来,再用连接件锁定,面板可以重复拆卸利用,便捷经济环保,施工效率高”。

这种装配式路面是由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开展的科技创新。这种施工方式不仅环保,且现场拼装施工耗时更少,只需要1或2名工人就能完成拼装,建设效率更高。

“本项目应用了当前我国建筑业十项新技术(2017版)中7大项,包括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钢筋与混凝土技术、模板脚手架技术、钢结构技术、绿色施工、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信息化技术,具体应用28个子项技术。” 项目总工柯文汇表示,截至目前,南泥湾大道改造项目已荣获2020年武汉市文明施工“五星工地”,武汉市“双十佳”项目。并依托装配式路面施工技术完成核心期刊论文2篇,国际EI论文1篇;开发专利技术7项。安全文明施工及质量均获得武汉市、硚口区各职能部门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探索,先行先试。模范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传统企业优化升级,打造精品工程方面先人一步,积极创新,取得良好社会效应。

■ 坚守环保 让工地更绿色

走进该项目施工场地内,道路整洁,施工材料堆放有序,标志清晰。

毫厘之间分高下,细微之处见真章。

“生态理念其实是一种绿色发展理念,南泥湾大道改造项目依托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充分考虑施工因素,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绿色施工要求。”项目安全总监程曦解释,例如一般的桥梁施工,桥下的路面作为临时施工便道,等桥梁建完后需要破除,重建永久性结构的道路。这个项目是武汉第一个在桥梁施工中,对桥下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直接采取永久性结构施工的项目,避免资源浪费,实现绿色施工。

国家住建部2021年绿色建造技术导则明确,绿色建造应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工程策划、设计、施工、交付的建造全过程,充分体现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总体特征。

“建筑领域是碳排放大户。推动建筑领域减碳,基本扭转‘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是重要前提。”肖铭钊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业务涵盖水环境治理、固废垃圾处理、市政工程建设、防洪设施建设及地下公共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的武汉生态投资集团,不仅是我市四家资产过千亿的城建国企之一,也是全市唯一冠以“生态”之名的市属国企。集团有责任、有使命促进设计、生产、施工深度协同,整体提升建造管理集约化水平。

目前,集团正通过绿色施工、绿色建造、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化三个方面实现建筑业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并将绿色技术集成应用于在工程中,使得工程在全寿命周期内,做到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走出了一条具有市政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