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市科技局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小结

发布时间: 2021-12-10 19:24 发布单位: 来源: 政策法制处


市科技局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小结

近年来,市科技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技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强化组织、资金、政策、体制、资源和环境措施,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不断优化科技领域营商环境,现将工作情况小结如下:

一、开展工作情况

(一)强化政策支撑,不断增强城市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局牵头起草并提请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武汉市全域推进自主创新行动方案》《武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若干政策》《武汉市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实施方案(2021-2025)》《武汉科技创新“十大行动”工作方案》《武汉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能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聚焦“一核城一圈”建设提出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圈并通过实施创新生态优化行动、创新平台建设行动科技企业倍增行动、武汉拔节行动转化加速行动科技金融赋能行动等明确了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城市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2019、2020年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武汉创新能力全国排名第5“2020年国家中心城市指数”报告中,武汉位列国家综合中心城市第5位、国家科技中心城市第3位。作为牵头单位积极对接各区,紧扣“一区一表推进任务落实落地。

局内,建立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系列文件,明确任务清单,对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建设高质量孵化载体”22021年全市营商环境牵头任务和6项配合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对标对表抓落实

(二)深化改革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武汉样板”在全国推广

2017年以来,我局积极探索形成成果转化的“武汉模式”。持续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2017至2020年共举办大中小型对接活动540场,签约项目2944项,签约金额970.71亿元。2021年以来,成果转化活动进一步常态化实现月月有活动、周周有路演、线上连线下32场线下活动促成转化意向242项。建立市级科技成果转化线上平台并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成果转化专项,累计支持成果转化项目72个,支持金额3.11亿元建立常态化校地对接联动机制,选派120名科技成果转化联络员深入高校院所、创新园区、科技企业进行科技成果摸排、遴选发布。积极打造中部技术转移枢纽,联合教育部建成“中国高校(华中)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联合中科院建设“中科院科技成果在汉转化服务中心”,联合省科技厅建设区域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体市场—湖北省技术交易大市场,全市各类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达到110家。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湖北工业大学入选国家9部委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技术合同成交额连年递增,2020年达到942.3亿元,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三)创新体制机制,改善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

大力发展众创孵化载体和新型研发机构,2021年完成新一批市级38家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市级评审5家单位获批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全市各级各类众创孵化载体473家,国家级众创孵化机构达到116家联合金融机构、依托孵化载体建立8个科技金融工作站,20家金融机构的45名科技金融业务员小微创新企业提供近距离服务

推动校区、园区、社区融合发展通过环大学科技创新带、产城融合和旧城改造加强创新街区建设,华中师范大学科技园、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被新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创新发展科技金融,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前沿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型企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创新券补贴机制,激励企业进行研发测试,推进创新创业。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倍增计划2020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259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032.10亿元。3352家企业进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力量。

与此同时我局坚持“实施科技创新就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理念,推进东湖科学城、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以及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为打造“两个中心奠定基础;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湖北实验室落地运营发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榜单,积极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科技计划体系,赋予创新主体更大自主权,加强公平竞争审查,深化科研诚信管理,实施包容审慎监管,释放创新活力

(四)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

制发《市科技局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优化政务服务实施方案》、《再造审批流程推进“一事联办”实施方案》、《2021年市科技局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工作方案》、《市科技局关于服务市场主体的工作标准要求》,明确工作任务,完善工作流程,规范工作标准。积极对接请示科技部、省科技厅,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业务系统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深度链接,对标广州、杭州、南京、深圳等先进城市,进一步减时限、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做到最优或与最优持平。推进“高新技术企业信息查询”、“市级科技特派员信息查询”、“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信息查询”等便民服务事项,在“鄂汇办”旗舰店上线。实行局领导每月到窗口巡查工作制,建立、完善政务窗口延时服务制度、窗口服务热线管理等工作制度,全力营造便利高效的政务环境,努力提高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短板不足

(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需进一步加强。武汉科教资源潜能释放不够,高校重论文轻转化的倾向仍然存在,科技成果与产业化距离较大。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中介机构发展不够,专业技术经纪人不足,科技成果市场化对接不够。科技型企业数量不多,研发投入不足,缺乏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

(二)科技型创新创业生态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创业孵化载体数量不少,但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等综合型居多、专业化不足,有的仅提供孵化空间和一般性服务,最紧迫的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支撑、市场拓展等功能发展不够,创业孵化、企业培育、金融支持能力有待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纵深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用好用足科教资源。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试点赋予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奖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积极性。不断完善中科院科技成果在汉转化服务中心、中国高校(华中)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促进中科院系统和全国“双一流”高校科技成果在汉转化,支持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见效。完善成果转化线上平台,加快湖北省技术交易大市场建设,提升武汉技术市场功能,建设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中部技术转移枢纽。支持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做大做强,培养高水平的技术经纪人队伍。继续举办各类专场对接活动,支持开展技术转移和技术交易,积极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供给与企业技术需求做好牵线搭桥,着力推进外地科技成果在汉转化。

(二)建设高质量孵化载体、优化企业成长环境。大力建设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各类创业孵化载体,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的场地空间、共享设施和专业化服务,促进科技型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推动各区(开发区)围绕新兴产业源头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新建一批创业孵化载体。支持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龙头骨干企业围绕优势专业领域搭建专业化载体,服务高端人才创业,支平台型创业和精准创业。加大政策激励,强化绩效考核,促进各类创业孵化载体体系化、专业化发展,打造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品牌效应显著的明星级创业孵化载体,共同营造科技创业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使科技创新创业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武汉市科学技术局

          2021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