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市科技局2021年人大政协议提案办理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21-12-09 16:18 发布单位: 来源: 办公室

2021年,市科技局在市人大代工委、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协提案委的指导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1年全市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办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政协第十三届五次会议1号建议案办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增强办理实效为目标,以规范办理程序、完善办理机制为保障,充分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科技工作的意见建议,紧密结合我局工作职能,高质高效完成议提案答复工作。现将办理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1年,市政府督查室交我局办理的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以下统称议提案)共138件(主(承、分)办45件,会办93件)。其中,全国人大代表建议1件(为会办件)、省人大代表建议7(主办3件,会办4件省政协提案14件(主办6件,会办8件),市人大议案1(为会办件)、市政协建议案1(为主办件),市人大代表建议20(主办6件,会办14件、市政协提案87(主办22件,承办2件,分办1件,会办62件)、市“两会”期间部分代表委员所提建议7件(主办4件,会办3件)。截至目前,除市政协1号建议案以外,其他主、承、分、会办件均已按规定时限全部办结

二、建议提案公开情况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公开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46号)精神,按照省政府、市政府对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的要求,市科技局认真组织各责任处室,严格对2021年省、市议提案的主办、承办、分办进行保密审定和电话征求代表委员的意见,在局门户网站开设的目录专栏中,及时公开可以公开的议提案办理结果。9月1日前,公开2021年度省、市建议提案共计29件。

三、主要工作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议提案办理工作是政府部门的法定职责意识,把议提案办理纳入我局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健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承办处室抓落实,综合处室抓协调”的工作机制,量化、细化了议提案办理工作任务,印发了《市科技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人大政协议提案办理工作任务分解表的通知》(武科办【2021】1号),进一步明确了办理责任、办理时限和办理要求。通过办理议提案,主动回应群众关切,认真解决实际问题,以实实在在的办理成效赢得代表、委员的满意。

(二)突出重点任务,强化责任担当。对市长领办的议提案,我局严格对标“六个要”,即:领导要挂帅、方案要可行、简报要快捷、现场要可看、材料要对标、结果要满意。今年,我局承办的市长领办件共8件(主办3件,会办5件),根据《市科技局2021年议提案市领导领办件一览表》《市科技局领导领办件一览表》的安排,对市长领办、我局主办的议提案,由党组书记、局长盛继亮领办,按照市政府督查室要求,成立了局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办理工作方案,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及时通报办理工作进展情况;对市长领办的会办件,由各分管局领导领办,并配合主办单位,制定了会办工作方案,精心安排实地调研,提供专业回复意见。

(三)主动沟通交流,提高办理质量。议提案的办理工作按照“办理前沟通、办理中调研、办理后交流”的要求,在充分了解提案人初衷的情况下,通过电话联系、座谈调研、登门走访等方式,认真听取提案人的意见和建议,邀请提案人现场指导、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同时,积极主动向提案人汇报我市科技创新工作进展情况,争取提案人对我市科技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实现良性互动,共商办理方案,提高办理质量。

(四)规范答复程序,完善办理流程。对议提案的答复工作,我局严格按照“研读原文-拟定方案-加强沟通-解决问题-争取认可-正式答复”等6个环节进行。由我局主办的议提案,坚持主动召集会办单位研究办理落实措施,群策群力推动办理工作取得实效;由我局会办的议提案,做到积极主动与主办单位取得联系,书面陈述我局相关意见。形成答复意见时,文字、格式必须规范,内容必须详实。答复函在完成办文程序后,分别寄送给提案人,并抄送市政府督查室、市人大代工委或市政协提案委,同时完成网上答复。

四、主要办理实效

我局始终坚持“建议提案促进工作、建议提案创新工作”的原则,既注重解决当前问题,又注重办理工作的长远成效,通过重点议提案办理全面推动武汉科技创新工作

一是强化推动武汉科技创新工作的顶层设计紧扣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总目标,制发《武汉科技创新“十大行动”工作方案》《武汉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能工作实施方案》《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实施方(2021-2025)》,将重点任务逐一细化,制定“一区一表”,加强督查督办,确保政策切实落地。

二是不断加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在科技研发专项中安排应用基础项目,结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实际,支持在汉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开展科学前沿探索性和前瞻性应用基础研究。安排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开发,打造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科技投入持续增长,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从2015年的68.19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152.67亿元,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3.02%上升到3.20%。

推进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东湖科学城建设。完善并出台《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发展战略规划》,编制《武汉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引入国内顶尖咨询机构高起点规划东湖科学城。一批重大项目加速推进武汉国家级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库一期工程即将建成腾讯(武汉)数字产业总部、海外“独角兽”极狐信息中国独立运营总部落户光谷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华为公司、东湖高新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打造自主可控通用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和产业汇聚示范基地。

支持在汉科研机构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脉冲强磁场优化提升等3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获立项并加快建设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7家湖北实验室顺利组建,进入实体运行,为争创国家实验室迈出坚实步伐。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挂牌成立,“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创新体系加快构建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常态化对接机制,市区120名科技成果转化联络员全部到位。按照“真、新、实”原则,举办2场市级大型成果转化活动,社会反响热烈。市区共举办对接活动36场、272个项目签约,40项院士专家项目落地见效。中试基地等平台建设正在谋划,将架起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桥梁。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市区联动广泛组织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实行高企认定申报常态化、便利化、全程网办。及时兑现高企奖补资金。目前全市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达3954家,已完成年度申报目标;已组织11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4021家企业通过我市组织的专家评审,通过率达94.83%。武汉蔚能、武汉敏声、纽福斯等12家高新技术企业获评潜在独角兽企业,企业创新实力逐步提升。组织实施“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建立“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机制,在“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产业领域发布6项“揭榜挂帅”榜单。

是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台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专项政策并制定实施细则,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完成人工智能创新专项顶层设计。成功举办人工智能助力武汉绿色发展大会,31个人工智能项目在会上签约。全国首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成投运。华星光电t4、天马G6二期等项目建成运行,联影医疗总部基地建成开园,高德红外产业园二期、药明康德总部等重点项目启动建设。华中地区首条智能化柔性生产线——长江电气数字化智造中心正式投产。我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生产的首颗卫星在汉下线

八是全域创新发展各显特色。东湖高新新获批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光谷移动互联创谷聚焦移动互联产业,洪山融创智谷发力智慧园区建设,经开南太子湖创新谷打造智能制造创新园,江夏阳光创谷企业招引全面发力,武昌小洪山科学城、龙阳湖健康谷、四新设计建造产业园、青山数谷、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园、华中产业园等建设全面加速创新街区建设各具特色,汉口文创谷聚焦发展大文化产业,江汉T时尚创意街区成为我市打造设计之都的亮点区块,硚口“D+M工业设计小镇”、江岸岱家山知识产权特色小镇等建设初具规模。创新楼宇建设如雨后春笋,硚口高投创慧依托中技所打造大健康产业创新楼宇,洪山烽火创新谷围绕主导产业引领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东西湖网安大厦、江汉新世界国贸大厦、武昌嘉嘉悦大厦、江夏通达广场等一大批创新楼宇正加快布局

五、下步工作打算

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既是对科技工作的宝贵建议,也是对市科技局工作的帮助和指导。下一步,我局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继续探索办好人大政协议提案的有效方式,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对每一件议提案开展复查落实,全面梳理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加紧推进落实办理答复中的工作事项,努力为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