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对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0103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2-08-13 08:00 发布单位: 来源: 局办公室

该建议案聚焦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工作,分析了江岸区建设创新孵化载体的现状,针对孵化载体服务水平不高和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支持双创载体建设的政策建议,对我市创新孵化载体建设工作具有重要参考和指导作用。市科技局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江岸区人民政府对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办理。

一、支持创业孵化载体建设。我市积极支持建设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各类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对2021年新获批的7家国家创业孵化载体兑现补贴资金1050万元。开展2021年度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认定工作,新认定59家市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目前,全市已建设各类创业孵化载体435家,其中孵化器144家(国家级65家、省级34家),众创空间231家(国家级74家、省级83家),星创天地55家(国家级7家、省级21家),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中小微科技企业提供低成本的场地空间、共享设施和专业化服务,有力支撑小微科技型创业发展。

二、推进创业孵化载体提档升级和专业化发展。2021年华中师范大学科技园、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获批国家大学科技园,全市国家大学科技园达到5家。武汉凌云光电科技企业孵化器等7家孵化器、武汉国际创客中心等9家众创空间2022年获批科技部认定备案。印发《关于推进全市科技众创孵化载体专业化提升的意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校院所利用内部的空闲土地房屋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能发挥优势学科作用、推动科技仪器开放共享的专业型载体,促进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活动。

三、强化创新载体政策制度供给。为了解决制约创新创业的瓶颈问题,激发市场活力,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放宽留汉创业就业大学毕业生落户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形成创新创业、产业发展、科技金融、人才支持、知识产权、开放合作6类政策体系。积极争取国家对双创载体支持。近几年,我们先后争取国家、省发改委支持我市双创示范基地双创支撑平台建设,共争取资金1.1亿元,建设双创支撑平台15个。

四、加快示范基地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突出产业特色(智慧化、平台化、生态化、特色化等方面有创新性成果示范效应突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化服务能力,培育产业生态推动小微企业发展,对经认定的国家、省、市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市级财政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奖励。引导示范基地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2021年武汉市获批国家级示范基地3家,获批省级示范基地9家。积极引导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积极开展信息服务、创业辅导、创新支持、人员培训、市场营销、投融资服务、管理咨询、专业服务等八大服务,通过“上下联动、示范带动、创新驱动”,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五、积极落实大学生创业扶持创业政策。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基地服务创业实体作用,落实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奖补政策和市级奖补政策,助力创业平台健康平稳发展。省、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达到18家、46家,返乡创业园区达到5家、12家。加强对市级示范基地创业孵化基地日常服务,组织就业专员开展政策宣讲,举办服务团队就业创业政策培训,组织在孵创业实体专场招聘和代表座谈会,组织孵化基地创业导师交流会,提升双创平台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六、江岸区大力推进双创载体资质认定。市级以上众创孵化机构到达28家,岱家山孵化器、工科院孵化器连续多年国家考核评价优秀。审核兑现“初创企业房租补贴”、“孵化器众创空间做优做强”、“大学生免费创业工位”、“新两园投入”等各类补贴补助资金850余万元,60余家企业得到政策支持。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建设的市政给水排水技术湖北省中试基地、武汉岱家山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建设的武汉江岸岱家山数字环保产业中试基地、武汉良之隆食材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良之隆研发会馆中试基地等3个中试平台作为今年的重点建设项目。

七、下一步工作。

一是组织众创孵化载体绩效考核,根据《武汉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管理办法》(武科规﹝2020﹞1号)、研究制定《2022年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绩效评价评审工作方案》,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综合服务能力、专业服务能力、投融资服务能力和孵化绩效等4个方面。待按工作方案完成相关程序后,发布评价结果并给予资金补助。

二是启动实施《武汉市创新街区(园区、楼宇)建设规划(2022-2025年)》,围绕环大学创新带推动创新街区与城市更新、创新创业、产业转型等深度融合。指导各区主动谋划区域科技创新承载空间,盘活老旧工业园、老旧写字楼、闲置商业门面等低效空间,加快推动“三区”融合发展。形成创新街区(园区、楼宇)建设样板。

制定进一步支持创新创业政策措施,加大创业平台支持力度,推动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区提质增效,着力降低创业成本;促进创业团队与产业链企业和金融资本深度对接,支持初创企业成长发展。

加强创业平台建设,发挥创业孵化载体实体作用,强化双创服务体系建设,依托服务体系开展各项创业创新服务,落实扶持创业政策,助推我市经济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