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记者从湖北省科技厅、省委宣传部组织召开2025年“创响荆楚·科产融合”媒体交流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湖北省科技创新工作亮点纷呈,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支点创新策源能力显著跃升
创新策源能力建设成绩亮眼。湖北省全国重点实验室总数已达45家,位列全国第四;湖北实验室成果丰硕,日前已发布30项极具湖北标识性的亮点成果,其中九峰山实验室获高度评价,被赞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典范”。
此外,湖北新增6家省重点实验室,目前我省省级重点实验室总数达235家;备案30家新型研发机构,目前总数达545家。5年10亿元的国家量子联合基金顺利落地,省联合基金增至28支、总规模2.1亿元,实现连续5年翻番式增长,为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提供坚实支撑。
科产融合加速催生创新成果
围绕“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创新需求,湖北精准组织实施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32个专项,布局352项技术创新项目,推动一批关键技术突破:平顶脉冲磁场强度、磁悬浮试验速度刷新世界纪录,全球首款北斗优先全频点高精度芯片发布,芯片级原子钟首次开展空间应用试验。
为促进高校成果转化,湖北出台多项措施,新认定备案省级科技型企业孵化器28家、众创空间29家,举办102场科技产业“融合惠转”活动,签约项目304项。产业创新数据亮眼:上半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3187亿元,同比增长10.55%;高新技术企业注册申报10296家、同比增长17.2%;科技型中小企业储备拟入库28692家,同比增长11.44%。
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升级
会议宣布,武汉区域科创中心全面迈入2.0时代——武汉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正式出台;光谷科创大走廊100个重点科创项目开工率达91%;襄阳、宜昌省域科创中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印发实施,开启建设新征程。
区域合作持续深化,湖北联合江西、湖南等4省成立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G100联盟,与上海、江苏等10省市签署长江经济带科技合作框架协议,成功争取工信部火炬中心中部中心落户武汉。2025湖北国际技术交流会吸引5国28家单位参与,签订19项合作意向,推动湖北加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一个引领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创新增长极正在形成。
创新生态优化激发发展活力
湖北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制定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实施意见,修订发布《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与此同时,武汉作为中部唯一城市入选国家七部门联合支持的科技金融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区,在全省17个市州构建“数据增信+财政增信”双轮驱动模式,累计向9553家科技型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504.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