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企业落户背后的“圆桌会”
姑嫂树、杨汊湖、新华家园……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走进这片盛夏中格外繁忙的城市片区,一探江汉区汉兴街道活力背后的故事。
去年,汉兴街道入选市发展改革委评选的武汉首批10个生活性服务业创新先行区,各类经营主体已突破一万家。
■ 投资企业曾担心“没了下文”
7月19日,位于江汉区北部绿柳路上的新华数字健康产业园,一栋大楼正打围施工,工人们推着满载建材和石料的小车频繁出入。
该产业园由香港新华集团投资建设。
从选址到开工,不到3个月!新华集团总经理助理胡梦丹惊叹这个速度。
成立于1957年的香港新华集团是一家涉及海产食品、地产建筑、金融财务、高新科技等领域的跨国集团,旗下拥有五家上市机构。
“去年5月,武汉党政代表团赴大湾区招商,集团决定投资武汉。当年11月28日,我们正式与汉兴街道签约,随后招商引进了明州医疗。”胡梦丹介绍。
在这场接力招商过程中,明州医疗拿下了这座大楼里12层近2万平方米的办公场地。“这是我们在汉投资的第二家医院,主打康复护理。”明州医疗汉口医院总务主任杨鹏介绍。
杨鹏说,明州医疗在选择入驻前曾“遇到过一个麻烦”——这栋楼起初是规划用作商业写字楼,并不完全符合医疗机构的要求,“场地必须符合医疗要求,能办就入驻,办不了就到别处再找”。
“我们想办法!”汉兴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建明说,地方有了,企业来了,哪有轻易说“不”的道理。
胡梦丹回忆,她当时心里也没底,“会不会没了下文?”
她没有想到,不到一周,“下文”来了。她不清楚,“下文”的背后,是一场特别的圆桌会议。
在江汉区的统筹下,汉兴街道召集规划、行政审批等12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围坐在一张圆桌旁,就医疗机构所需的医废电梯、消防设施等要求寻求解决方案。
几轮讨论下来,心里有了谱的王建明立即回告新华集团:可以办!
紧接着,区里又组织专题协调并出具纪要协调相关细节。今年3月,明州医疗项目正式启动施工。
两个月后,布局全国28个城市的明州医疗将在武汉开业,届时能同时接纳300余人康复医疗。
■ 精准支招并链接资源助商场“激活”
调整商场业态之后的新唐万科广场重现活力。
记者走进这个商业综合体,装修文艺、童趣盎然,即便在工作日也有不少客流。一层大厅的城市书房,不少人看书休憩。很难想到,两年前,这个商场的经营状况触及谷底。
位于汉口火车站东北侧的新唐万科广场已开业9年,最初定位是商业综合体。
“我们经历了一段极其困难的时期,现在可以说是脱胎换骨。”该广场总经理叶超说,跟9年前开业时相比,入驻这里的商户已更换了75%以上。
两年前,叶超受公司委派从南京来到武汉。如何“抢救”这个商场?他找到汉兴街道寻求办法。
“汉兴街道住宅密集,孩子也多,可以试着抓住周边社区的这个人群。”街道深入了解街区掌握一手信息,在综合分析后为叶超提供了建议。
几番交流加上实地了解,叶超开始着手调整商场经营业态,将目标人群定位于孩子。2023年新唐万科的客流量增加30%,营收上涨20%。
前不久,新唐万科广场又投入300多万元在商场外围建起社区“第三空间”:设计建设居民休闲的公共场地,拓展周边小区居民活动空间。
“商场和周边社区充分融合,居民没事就想来坐坐。”叶超表示,在商场最困难的时候,街道除了支招还提供资源,“牵线联络周边单位来我们这里做活动,给我们增加了人气,这让我们有了信心”。
叶超翻出手机里的信息给记者看,华苑小区的社区干部给他发信息想周末用一楼场地做活动,他直接发一段语音过去表示欢迎。
“我们免费提供场地、大屏、音响设备,还帮忙摆台和组织安保。”叶超表示,街道牵线融洽了商场和周边社区关系,双方都受益。
■ “我们现在几乎没有招商压力”
思维同创总经理黄莆申的手机里留有不少区职能部门和街道工作人员的电话。他说:“我们现在几乎没有招商压力,区里和街道已经帮我们招到了商,我们要做的就是服务好这些企业,并且留住他们。”
位于汉兴街道的思维同创,主要从事老旧厂房改造和资产运营。黄莆申说,目前入驻思维同创的不乏长峡数字能源科技、信产通信等一批知名企业。
在思维同创,不仅设有白领食堂,他们甚至还为每家企业配备一名行政管家。黄莆申说:“你要问我行政管家服务有多细,举个例子,哪个企业开展活动要订盒饭,打电话就能解决。”
目前这里只空了两层,9月份就要满租了。黄莆申告诉记者,企业一旦决定落户,剩下跑腿的事都是我们的,“区里和街道服务我们,我们服务企业”。
“这里的营商环境是我愿意长期选择这里的原因。”绿芽科技负责人李莺说,7年前,她带着3名员工在市妇女干部学校里创办绿芽科技,成为汉兴街道的辖区企业。从最初的3个免费工位起步,如今开发的区校一体化数字安全平台已推广到200多所中小学。
目前,绿芽科技已获省市认定的大数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人工智能企业等多个企业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