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系列宣讲活动走进武汉科学技术馆
治理:从“一湖一策”到“生命共同体”
4月22日,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140余名武汉老科协理事、专委会专家及社会热心人士齐聚一堂,在武汉科学技术馆聆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长安教授、刘福江副教授的精彩分享,透过“山野考察与太空观测”的双重视角感受科学家精神的深刻内涵。
在李长安教授的讲述中,武汉湖泊的演变史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他通过对比19世纪末至今的遥感影像与地图,揭示出城市发展与湖泊萎缩的矛盾:汉口填湖造地、武昌和汉阳围湖建房,导致湖泊面积锐减。他痛心疾首地指出:“100年前,武昌‘三台八景九湖十三山’,如今9个湖泊仅剩2至3个。”但他并未止步于批判,而是提出系统性保护方案。从“一湖一策”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治理理念,从水质评价转向生态评价,他的每一条建议都凝聚着对城市生态的深刻思考。当谈及梁子湖生态特区提案受阻时,他坚定地说:“西有神农架林区,东就该有梁子湖特区,这是湖北生态的两张名片!”这种为科学真理和生态保护据理力争的执着,正是“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求实精神与“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爱国精神的生动写照。
如果说李长安教授的研究扎根于大地,刘福江副教授的分享则带领听众仰望星空。
在刘福江的讲述中,遥感不仅是科技工具,更是守护地球的“天眼”。缅甸地震时,我国通过卫星遥感迅速开展救援;华北风沙、武汉暴雨、河南干旱……气候变化的每一个细微波动,都逃不过遥感卫星的监测。他特别提到,我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发现缅甸部分森林保护区存在非法砍伐,为国际生态保护提供关键证据;在南海岛礁建设中,遥感技术精准探测水深和暗礁,为大型工程保驾护航。这些成果背后,是科研团队对“勇攀高峰、敢为人先”创新精神的践行。
面对卫星数量激增带来的太空垃圾问题,刘福江也展现出科学家的前瞻性思考。他呼吁:“未来,太空垃圾清理将成为新兴领域,我们既要利用遥感探索深空,也要守护地球的太空环境。”这种对科技发展的辩证思考,彰显了“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据悉,武汉老科协围绕第56个世界地球日策划了系列主题活动,自4月21日至25日期间,除主场论坛外还组织了多场基层科普讲座、自然资源基地探访及生态健步走等实践活动,通过立体化活动矩阵推动生态文明理念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