瞪羚加速度 | 格瑞农生物:创新突围 以技术破解抗菌难题
当我们在超市挑选鸡蛋、肉类时,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些食材的安全背后,正经历着一场针对滥用抗生素、细菌耐药性的无声战役。武汉格瑞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瑞农生物”),正用噬菌体这一“细菌天敌”开辟出全新的抗菌路径。
近日,格瑞农生物完成Pre-A+轮融资。“获得此次融资后,公司计划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市场推广等方面发力,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噬菌体生物制造产业平台。”格瑞农生物相关负责人说。
乘“减抗”东风 踏准技术赛道
2019年,国内“减抗、限抗”政策进入关键实施阶段,抗生素过度使用、细菌耐药性等问题日益严峻,寻找能够替代或辅助抗生素的新型抗菌方案成为全球科研人员的当务之急,噬菌体疗法作为极具潜力的解决方案重新受到关注。
格瑞农生物创始人、华中农业大学王喜亮教授,早在2009年就聚焦噬菌体这一有益微生物的研究,多年来,他带领团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经验。“当行业痛点与技术储备形成共振,格瑞农生物的诞生便顺理成章。”王喜亮表示,正是瞄准了噬菌体替代抗生素的巨大潜力,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坚定了以噬菌体技术为核心的发展路径。
智创合力 产学研融合赋能技术研发
走进噬菌体联合研究与开发实验室,研发团队正围绕实验数据展开讨论。据介绍,该实验室是格瑞农生物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共同建立,在人才、科研平台和资金等方面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实现了技术创新。王喜亮教授带领高校研究团队,负责噬菌体的基础理论研究;格瑞农生物研发负责人黄金梅博士带领企业研发中心的团队,聚焦应用技术开发、工艺优化、产品化落地,将高校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技术,并针对理论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高校基础研究 + 企业应用转化”的双轮驱动模式,激活企业创新核心引擎。
“我们每周举办跨学科头脑风暴与创新工作坊,研发团队针对特定技术瓶颈或新方向,在这里进行思维碰撞,激发跨界创新‘金点子’。”黄金梅博士表示,公司积极支持并组织团队成员参加国际噬菌体会议、研讨会,帮助团队掌握全球最前沿动态。
如今,公司汇聚了一支以5位教授和2位高级工程师为核心,4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为骨干的高水平研发团队。“这些团队成员不仅是研究骨干,更是未来核心人才的蓄水池。”黄金梅博士说。
破壁前行 技术落地赋能智慧养殖
格瑞农生物研发的噬菌体产品正展现出强大的应用价值。蛋鸡产蛋期、商品肉鸡、肉鸭饲养后期严禁使用抗生素,在养殖过程中一旦爆发细菌性疾病,客户往往损失惨重。
2021年1月底,由于陡然大幅降温,不少养殖场蛋鸡发生了各类呼吸道问题。一家养殖户所在的养殖小区5栋鸡舍中,有1栋鸡舍出现了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产蛋率下降,并有零星的死鸡,经技术人员剖检、诊断为鸡传染性鼻炎。
当时,格瑞农生物推出副鸡禽杆菌噬菌体产品,双方抱着互相信任与合作的态度,按照方案使用了产品。使用4天之后鸡传染性鼻炎迅速被控制,产蛋率也得到了回升,无死淘情况。客户十分满意产品效果,委托格瑞农生物技术部对其鸡场进行采样,对水质、粪便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鸡场的粪便与饮水中副鸡禽杆菌(传染性鼻炎致病菌)结果阳性,格瑞农生物的产品对该场分离到的副鸡禽杆菌裂解率为100%。“用上我们的噬菌体产品后,现场治愈率提高了,而且在每次使用前不需要配型,有效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黄金梅博士介绍。
在智慧养殖领域,格瑞农生物开发出针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等多项噬菌体解决方案,显著降低畜禽细菌性疾病风险。同时,依托公司噬菌体库和宿主菌库,格瑞农生物掌握“超级鸡尾酒”核心技术,有效解决传统噬菌体应用中广谱性差及耐药性问题,从而替代抗生素用于养殖疾病防治,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近几年,格瑞农生物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营收年均同比增长近80%。与此同时,格瑞农生物积极拓展市场,国内TOP30的集团养殖客户都实现覆盖,在新开拓的植保领域也完成了团队组建以及全国重点种植市场的布局。
技术创新离不开政策支持。2024年,格瑞农生物获得市科技创新局“骨干高企瞪羚计划”支持。“依托政策支持,公司加大在噬菌体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黄金梅博士说,“希望通过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推动公司与企业、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促进技术交流和成果转化,助力公司快速发展。”
“骨干高企瞪羚计划”是市科技创新局科技企业培育“四个计划”之一,面向骨干高新技术企业,旨在发掘、培育一批即将进入“快车道”、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成长速度快的瞪羚企业,通过科技金融、产学研对接,助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加速裂变为高能级企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