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未来产业大赛再启新程 续写科技创新华彩篇章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2024年首届武汉未来产业创新创业大赛成效显著,吸引了全国及海外434个项目参赛,覆盖未来材料、健康等六大产业13个细分领域,项目呈现地域广、学历高、成果硬、转化佳的特点,相关资讯被媒体报道超2000条。经初赛、复赛选拔,10个项目晋级总决赛,最终“量子计算和精密测量产业化”项目获金奖,另有3银6铜及多个单项奖。大赛依托首期10亿元专项基金,通过“携手未来”环节促成5个项目与投资机构现场签约,为武汉聚集创新资源,奠定未来产业发展基础。
目前第二届武汉未来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已启动,以“支点聚势突破 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首次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更聚焦硬核科技。赛事面向拥有专利、技术成果的团队或企业,征集未来制造、信息等领域创新项目。
记者了解到,本届在首届10亿元基金基础上,新增武汉基金、江城基金加持,还成立“未来Π”创业加速营和人才培育基地,强化资金支持与培育服务,助力项目提升创新能级,推动武汉打造全国性科技创新高地。
首届大赛的成功,不仅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更让参赛选手收获颇丰。
首届选手心声
孙明(右二)
首届大赛银奖获得者、武汉唯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未来Π”加速营营员孙明坦言:“大赛的多场路演实战让我收获最大。从初赛到复赛再到决赛,每一次打磨项目计划书,都像给项目做‘全身CT’——不仅要提炼核心技术的创新点,还要测算市场规模、验证盈利模式,这个过程让我对项目的技术价值和商业潜力有了更立体的认知。尤其是和评委的一次次交流,他们既能精准点出技术转化中的堵点,也会分享医疗行业的落地经验,帮我们避开了不少弯路,明确了‘先攻克临床痛点、再逐步扩大应用’的商业化路径。这些积累太珍贵了,现在我们的核心产品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之前梳理的商业计划成了和投资机构对接时的‘敲门砖’,为后续的投融资和上市计划打下了扎实基础。”
刘海川
武汉凌久微电子有限公司项目代表、首届大赛铜奖获得者刘海川感慨道:“面向公众、媒体和投资人路演的经历,不仅锻炼了我们在聚光灯下清晰表达项目价值的能力,更帮我们打开了市场化视野——评委们从产业落地、市场需求等角度提出的建议,让我们跳出技术研发的单一维度,重新审视项目的商业化路径,这为后续冲击国家级奖项铺好了路。赛后我们顺利完成2亿元融资,还得到省市政府媒体的持续关注,团队士气大振,卯着劲推进技术迭代,如今新一代通讯芯片产品已成功站上国际舞台,性能指标在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我们始终憋着一股劲,希望这些产品能真正助力国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早日实现芯片国产化替代,让‘中国芯’在关键领域站稳脚跟。想对参赛者说,一定要梳理出清晰的商业模式,讲好属于自己的独特商业故事——这个故事不能只停留在技术亮点上,更要让评委和投资人看到市场潜力与落地可能,而最关键的是,你自己要对这个故事深信不疑,这样才能在创业路上抵得住风浪,走得坚定长久。”
景策
首届大赛三等奖获得者、湖北篆为科技有限公司代表、“未来Π”加速营成员景策回忆道:“大赛的专家辅导环节就像‘加速器’,从技术可行性、产业适配性到商业模式,多维度的深度指导帮我们优化了路演内容,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赛后,不少投资机构和产业资源主动找上门,为我们的融资和市场拓展积累了很多潜在伙伴。获奖后,我们不仅和多家需求方签了意向合作协议,还受邀参加了政府组织的深圳企业家融资能力提升研学活动,既实现了产业上下游资源对接,也为公司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对于第二届参赛者,他建议:“要紧扣未来产业的核心方向,路演时别紧张,少谈空泛的实验性构想,多用具体实例展现项目的适配性和可落地性。”
第二届武汉未来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启航在即,这是一场汇聚智慧与创新的盛会,是追逐梦想、实现突破的绝佳舞台。欢迎各界有追求、有抱负的才俊们抓住最后的时间,冲刺报名,展现你们的实力与风采,在这场大赛中留下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