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科技新闻

象辑科技:以精准气象预测 构建产业发展新引擎

发布时间: 2025-08-07 08:59 发布单位: 来源: 武汉科技报

“今天会不会下雨?”“下周气温是升高还是降低?”每天出门前看一眼天气预报,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日常。气象数据关乎各行各业的发展:它正悄悄改变着农业生产的节奏,帮助农民改变“看天而收”的困境;它正影响着企业的商业布局,成为企业经营决策的“参谋”;它正精准赋能新能源虚拟电厂的高效运营,成为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助推器”。象辑科技作为国内首批商业气象服务企业,正用科技的力量让商业气象服务蓬勃发展。

近期,象辑科技顺利完成D轮融资。“这不仅是资本市场对公司能力的认可,更给公司注入了创新活力。”象辑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此轮融资,象辑科技将继续深耕新能源和农业领域,开发更精细的服务产品。同时,象辑科技将整合资源、构建完善的气象服务生态,让商业气象科技在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锚定商业气象的黄金赛道

象辑科技的开端,要从2014年说起。那年,中国气象局连续发布多份文件,承诺逐步向公众和商业部门开放气象数据。2015年,伴随《中国气象局令第27号》的颁布,气象数据开放进程正式提速,明确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合作。当时,中国气象商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气象服务正从传统公益领域向蕴藏巨大潜力的万亿级产业市场加速转型。

商业气象行业是为个人和企业发挥天气经济价值、规避风险、提高效益的行业。“以风电行业为例,传统方案常因气象误差导致发电效率损失20%以上,而定制化服务能将收益提升30%。”象辑科技创始人敏锐捕捉到机遇,在这一年创立公司,成为国内首批进军商业气象服务领域的“领跑者”。

当时,人们对气象服务的印象还停留在日常天气预报,却不知气象数据还能运用到农业、物流、能源等领域。如何让客户了解商业气象服务,从而接纳并运用它?象辑科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持续迭代的创新科技成果,精准破解行业痛点,在多个领域交出了亮眼的答卷。

气象数据预测为企业盈利精准导航

气象数据预测能成为企业撬动盈利的关键工具。经济学中的“一度效应”深刻揭示了气象与商业的关联——气温每波动1℃,便可能引发商品销量的显著变化。“企业真正需要的是通过气象大模型将数据转化为决策依据,精准预测未来生产与客流趋势,进而优化营销模式、提升盈利空间。”象辑科技相关负责人说。以象辑科技合作的大型户外游乐场为例,依托定制化气候模型数据,游乐场可提前预判客流变化。阴雨天客流低谷时安排设备检修,晴天高峰时策划大型活动与巡演,实现运营效率与收益的双重提升。

在零售场景中,气象数据预测更是供应链与营销的“智能调节器”。象辑科技提供的天气预报与突发天气预警,能助力商家快速响应需求波动。“若预报暴雨或降温,便利店的雨伞、热饮销量会显著增长。”象辑科技相关负责人举例道。商家可据此调整策略,将雨具移至入口、结账台等位置,搭配热饮促销海报与组合套餐,既为消费者提供应急便利,又带动关联商品销量提升。

从精准运营到未来战略布局,当越来越多企业将商业气象服务融入经营决策链条,这份“看得见的天气密码”便会持续转化为降本增效的实际成果,成为企业发展的助力。

大模型技术为新能源发电装上“智慧大脑”

炎炎夏日里,空调成了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降温神器”,但大量空调同时运转却带来电网负荷高峰,让电力调度备受考验。传统空调系统依赖化石能源供电,而新能源发电(如风电、光伏)的推广可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象辑科技为新能源发电装上“智慧大脑”。

“我们的新能源功率预测云平台就像电网的‘天气预报员’,能精准预测风电、光伏的发电量。在风电领域,风力发电所产生的电量是随着气象变化而变化。风电厂每隔15分钟都要向国家电网上传电量数据,电网以此来调控产电量相对稳定的火电发电量。”象辑科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不是单纯提供风速数值,而是将风速转化为风电发电量预测。”

象辑科技集合多源气象预报背景场数据,构建高精度数值气象预报系统,搭配丰富的机器学习算法库及输入特征库,组成一套云端集中式新能源功率预测云平台,可以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场提供空间分辨率1km*1km,时间分辨率15分钟,预报时长0-240小时的发电功率预测。该产品以数据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辅以多样化的产品样式,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场并网、调度计划制定、电场智慧运营、电力现货交易等领域,助力清洁能源行业发展。如今,象辑科技正在加快建设“新能源虚拟电厂”。虚拟电厂是一种新型电源协调管理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和软件系统,实现分布式电源、储能、可调负荷等多种分布式资源的聚合和协同优化。象辑科技的数据资产与虚拟电厂研发应用中心将采用“光储充”超级充电站、工商业需求响应聚合电站、新能源零碳园区等多种模式开展虚拟电厂项目建设。这种“气象+电力”的融合服务,正是象辑科技在新能源领域深耕的成果。

农业气象保险为耕地保障精准赋能

农业发展与气象变化密不可分,然而商业气象服务要真正扎根农业领域,却面临着不小的挑战。由于小型农户对气象服务的付费意愿普遍偏低,象辑科技选择另辟蹊径,将方向转向农业气象保险领域,通过提供专业的风险保障依据,为农户的生产经营撑起“保障伞”。

2024年6月27日,浙江绍兴舜达种业的5500亩稻田迎来一份特殊“保障”——全国首张商业性土地地力修复补偿保险保单正式签发。这份由象辑科技旗下子公司协助中国太保产险上虞支公司签发的保单,不仅为耕地修复兜底,更实现了农业生产从“看天脸色”到“用科技护航”的转型。

为让这份保障更具科学性与精准性,公司以当地近20年来土壤特性、地力状况的平均值为基准,并综合考虑暴雨、高温和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创新性地构建了以地力EC值为核心的技术测评参数体系,通过物联网地力监测设备实现24小时实时监测,如同给耕地装上了“智能感知网”。农户及系统后台均可随时查看土壤肥力、盐碱度、土壤水分等关键指标,确保地力状况尽在掌握。“在梅雨季节连续性强降雨后,土壤中的某些养分可能会流失,我们可以根据监测结果采取措施,追加养分。”舜达种业负责人说,“这就像是种粮的‘贤内助’,让我们更加安心、有信心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在智慧农业领域,象辑科技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一套天空地一体的立体化、托管式的数字农业风险管理服务。该服务能够有效监测农业风险、指导农业生产活动,并预测潜在的农业灾害,助力农户、农企知天而农,实现农田增产减险。目前该模式已在北京、辽宁、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浙江、海南等十余省落地,科技赋能土地60多万亩。

2024年,象辑科技获武汉市科技创新局“骨干高企瞪羚计划”支持。依托政策支持,象辑科技锚定虚拟电厂和智慧农业两大垂直领域,以数据为核心进一步提升技术实力,推动气象服务智能化升级。未来,象辑科技将持续提升自身服务价值,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在万亿级气象产业市场中描绘蓝图,让商业气象服务渗透到更多行业场景,为新能源与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骨干高企瞪羚计划”是武汉市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四个计划”之一,面向骨干高新技术企业,旨在发掘、培育一批即将进入“快车道”、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成长速度快的瞪羚企业,通过科技金融、产学研对接,助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加速裂变为高能级企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