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科技新闻

“药”动全球:人福医药攻坚国产创新药“跟跑变领跑”

发布时间: 2025-08-12 08:55 发布单位: 来源: 长江日报

今年上半年,6款1类新药在国内获批临床试验,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人福医药”)创新速度令人瞩目,企业新药研发迎来“集中爆发期”。

“人福医药坚定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连续6年将医药工业10%以上的营收投入研发。”武汉市靶向小分子创新药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负责人、人福医药创新药研究院院长张学军道出了创新突破背后的长期主义。

启动不到7个月,人福医药牵头14家共建单位的联合实验室已构建起“产研医金”协同网络,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接力跑”,取得一系列创新药研发“攻坚战果”。

人福医药总部。

梯队上新 时时在创新,年年有新药8月5日,人福医药用一则公告发布了创新药研发的最新成果:人福创新药物研发中心研发的HW241045片获批进入临床试验。

“目前全球范围内没有同靶点的药物获批上市。”张学军介绍,该药物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对于这一导致肺功能下降的“不是癌症的癌症”,全球目前用于治疗的仅有2款药物,主要起到延缓病程作用。此次获批临床试验的新药有望实现肺功能保持乃至回升,“将为患者带来长期存活乃至治愈的可能”。

每一款创新药的研发都是在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今年内,人福医药已有多款创新药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全球首个新型15-PGDH抑制剂HW201877获批临床试验;用于治疗难治性咳嗽的创新药HW091077即将启动Ⅱ期临床研究;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的创新药HWS116获批临床试验;用于治疗急慢性疼痛的创新药RFUS-949获批临床试验……

随着联合实验室的启动,靶向小分子创新药研发也按下“加速键”。得益于靶向的精准与小分子的灵活,该类创新药如同“导弹”直击特定靶点、阻止疾病进展,广泛应用在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治疗。张学军很高兴地介绍道:“实验室筹备至今约1年时间里,已有4个项目获批临床试验。”

如今,走完从早期发现到商业化的全流程,一批创新药已获批上市:1.2类中药创新药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成为全球首创的防治尿结石症中药新药;湖北首个化药1类新药注射用苯磺酸瑞马唑仑打破了近30年国内外临床镇静药物领域无创新药上市的局面。

2024年,人福医药共获得24个临床批件(含不同规格),其中16个临床批件属于1、2类创新药项目。而在企业的实验室里与医院的临床试验中,还有在研1、2类新药60个。

从实验室到市场,人福医药创新成果频频,不断拉宽着企业“护城河”。目前,布局麻醉、中枢、呼吸、肿瘤、自免和皮肤等领域创新研发,人福医药打造出“上市一批、临床一批、研究一批”的项目梯队,实现“时时在创新,年年有新药”。

联合实验室的创新药研发场景。

强强联合创新“马拉松”变全链条“接力赛”10亿元投入、10年时间、不到10%的成功率——业内常常如此表达创新药研发的“闯关难”。如何破解“三个10”为创新开路?协同二字是关键,也正是联合实验室的优势所在。

“创新是一个复杂且需要大家协同的过程,单打独斗很难成功。”在张学军看来,面对创新药研发周期长、产业链条长的特点,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将创新链、产业链上的“最强单位”联合在一起,创新进度必然大大加快。

目前,联合实验室由人福医药牵头,14家共建单位中集合了生物医药企业、医院、产业创新机构、金融机构等各方,建立起“需求共探—技术共研—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联动机制,形成了“产研医金”四位一体的深度协同创新体系。

协同产业全链,人福医药统筹全链条管理,翱飞科技提供连续流工艺,天勤生物承担非临床动物实验,人福利康提供CDMO服务,形成从研发到产业化的闭环;优化创新平台,自主搭建“云曦智药”AI平台、中试平台等基础设施,攻克靶向递送、小核酸药物等关键技术;推进临床驱动,与协和医院、同济医院等合作开展临床试验,确保研发贴近临床需求;激活金融赋能,睿成基金已投资2.24亿元支持产业链多个关键企业。

目前,联合实验室可为行业提供靶点发现、AI药物研发等前沿技术服务,覆盖全流程的CDMO服务,以及人才培训、产业基金等要素配套,形成全链条创新模式。

用张学军的话说,在联合实验室,推进创新药项目成为一场“接力赛”,各共建单位奔着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的目标,“一棒接一棒”完成各自擅长的环节。“变创新‘马拉松’为全链条‘接力赛’,联合实验室正加速推动武汉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协同既加速创新,也带来信心。张学军说,预计3年内,联合实验室将有多个1类新药获得临床批件,力争完成1个1类新药I期临床研究和2个1类新药Ⅱ期临床研究,“在靶向小分子创新药领域占据国内领导地位”。

人福医药的药品生产车间。

加速出海“中国造”创新药造福全球今年3月,人福埃塞药业成为埃塞俄比亚首家获东非共同体GMP认证的医药企业。这家2018年投产的企业是“埃塞俄比亚十年规划项目”之一,也是该国“国家重点关注的二十个项目”中唯一的医药企业。

“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张学军介绍,在非洲、南美洲、东南亚、中亚等新兴市场,人福医药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高效共赢的国际药品研发、生产合作模式。

10年间,人福医药先后在非洲的马里和埃塞俄比亚开设工厂,令当地居民用药价格下降了30%。其中,马里工厂是西非第一家高标准现代化药厂,生产的医药产品已覆盖西非7个法语区国家。马里前总统凯塔曾评价:“这个中国药厂结束了马里不能生产现代化药品的历史,使马里人民受益。”

“国际化发展是医药企业的必由之路。”张学军说,依托丰富的创新成果与完善的创新体系,人福医药已“出海”10余年,从新兴市场到欧美等成熟市场,一步步实现了“走出去、引进来”协同发展,形成研发、注册、生产、销售的医药全价值链能力,构建起国际与国内“双循环”。

布局全球医药市场,今年上半年,宜昌人福药业的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获德国、马耳他上市许可,咪达唑仑注射液在法国获批上市。目前,人福医药已有80多个产品出口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公司国际化营收合计超32亿元,同比增长19.88%。

引智全球创新资源,人福医药在美国新泽西和圣路易斯、德国亚琛等地设立研发中心,联动国内建立全球资源协同网络;在联合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萨斯喀彻温大学王道毅博士、杜克大学刘瑞彬博士等海外人才先后加入。

作为武汉市国际企业创新中心之一,今年4月,人福医药入选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发布的“国际科技合作百强机构”名单。

“让中国的制药企业真正参与国际竞争,变被动跟跑为主动领跑。”这是人福医药的“出海”方向,也是张学军的期待。长期在国外及海外药企学习工作,他于2017年底选择加入人福医药,目标就是在中国医药企业的平台上“创业”,“实现创新药‘中国造’,造福中国人、造福全球”。

联合实验室的创新药研发场景。

全新出发锚定世界一流生命科技企业今年7月,人福医药完成战略重组,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招商生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随着央企招商局集团正式入主人福医药,企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面对新的起点,张学军道出了人福医药今后发展的2个关键词——“第三次创业”“MAGIC”。

走过百余年,从洋务运动中开启民族工业,到改革开放初期的第二次创业,“第三次创业”是招商局集团面向新时代、聚焦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布局。张学军说,顺应时代的浪潮,人福医药正致力于成为招商局集团“第三次创业”生命科技领域的先锋队和主力军,成为打造招商局集团发展生命科技的核心平台。

如何将战略落地?“MAGIC”是人福医药新的答案。5个字母中,“M”是矩阵(matrix)、“A”是麻醉药品(anesthesia)、“G”是国际化(global)、“I”是创新(innovation)、“C”是资本(capital),确定了优化产品矩阵、确保行业“龙头”、加快国际化发展、落实创新战略、加强资本支持的发展目标。

如今,凭借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国家化发展等三大产业布局板块,人福医药不断巩固和强化在核心业务上的竞争优势,保持了稳健的发展势头。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4.35亿元,连续6年营收超200亿元。

2024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2024年中国创新药企业品牌影响力百强、2025中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百强……今年以来,多项榜单先后发布,人福医药均登榜前二十,竞争力与创新力成为其发展底气。

“中国创新药,武汉造,世界用!”面向未来,张学军的话语道出了中国医药创新者的自信与决心,也是人福医药以创新驱动引领全产业链协同的方向所在。走进人福医药的大门,展厅的一行大字引人关注,标记着企业的目标锚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生命科技企业。

人福医药的药品生产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