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全域布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
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覆盖,武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已成为科技创新生态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随着标准化体系日渐完善,这张覆盖全市的“保护网”将持续激发创新活力,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为武汉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提供坚实保障,让创新的种子结出更丰硕的产业之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在武汉全力冲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关键时期,构建高效能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体系,已成为激活创新源头活水、护航产业行稳致远的战略基石。如何将专业服务精准滴灌至创新一线,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的全链条“最后一公里”?武汉以系统性思维谋篇布局,构建覆盖工作站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体系,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制度创新范本,交出了一份以基层站点“大作为”支撑科创高地“强动能”的亮眼答卷。
■ 织密服务网络
激活全域创新“神经末梢”
“打通全链条”绝非空谈,贵在精准落子。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武汉市知识产权局)深刻把握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关键定位,自2019年底起,前瞻性启动基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建设,秉持“市区联动、分级架构,差异发展、协同推进”原则,将服务触角精准延伸至需求最迫切的创新前沿阵地。
从2019年启动的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江岸区岱家山)工作站开启服务先河,到最新的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湖北省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工作站的前沿布局,61家市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层层推进。它们星罗棋布于全市“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与生物技术、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数字创意、量子科技等“965”重点产业集群的核心地带,编织起一张横向覆盖支柱产业、纵向扎根基层园区的立体化服务网络。创新主体足不出“园”,即可享受触手可及的专业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的“毛细血管”由此全面畅通。
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江岸区岱家山)工作站作为武汉首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其开创的“联络员、服务专员、科创导师”联合服务模式卓有成效。2024年服务企业申请知识产权454件,授权330件,并建立全省首个“专利产业化投融资服务中心”,协助3家企业与武汉理工大学达成9项专利许可。建站以来,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80家,知识产权总量突破4000件,成为“家门口”赋能创新的典范。
■ 深耕全链护航
催化成果转化“关键一跃”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的核心价值,在于为创新主体提供覆盖研发创造、确权保护、转化运用、风险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显著提升区域创新效能,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光谷生物城医疗器械园)工作站针对产业技术密集、迭代迅速的特点,深耕专利导航,精准绘制技术地图,完成卵巢癌诊断等核心专利微导航报告。同时畅通“快审”通道,助力26家园区企业进入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审”备案,加速专利授权进程;2024年辅导园区企业获专利授权350件,其中发明专利73件。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护航下,兰丁医学AI宫颈癌识别专利、微新坦医疗“心腔内心肌切割器”专利等相继斩获高价值专利大奖。其主导的医疗器械专利导航试验区项目,已成为引领产业技术发展的“指南针”,推动“研发—保护—转化”闭环高效运转,为光谷生物城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提供坚实保障。
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洪山区融创智谷)工作站围绕科技创新开展多项工作:开通专利商标检索、技术文书撰写指导等业务,助力企业转化知识产权;联合律所提供维权援助,还为创新企业提供定点服务,协助开展高新企业申报、专利挖掘等工作,引导技术聚集形成集群效应,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发展。
■ 聚焦产业升级
锻造特色领域“硬核支撑”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并非千篇一律,而是深植园区产业基因,量身定制差异化服务方案,成为驱动产业能级跃升的“强力引擎”。
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武昌区斗转科技园)工作站聚焦北斗卫星应用与低空经济新赛道,其组建的包括专利代理师、律师等专业服务团队,通过“宣传培训—咨询辅导—维权援助”全链条精准服务,让企业轻装上阵。2024年为87家签约企业新增知识产权138件,其中发明专利80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省级“瞪羚”企业4家。
其打造的“北斗+低空经济”服务平台,推动鸣飞伟业通过3项专利质押获得1200万元融资,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并且成功承办2024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专场活动,有力助推武汉抢占产业先导区高地,彰显了知识产权服务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 前瞻布局未来
抢占新兴赛道“制高点”
面对量子科技、数字经济等代表未来方向的“新赛道”,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已提前卡位,筑牢创新突破的知识产权屏障。
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工作站重点聚焦量子精密测量、原子量子计算、光量子芯片与通信等尖端领域,通过建立定期咨询机制、探索科技金融赋能渠道,为量子科技创新成果的孕育与转化提供坚实保障,为武汉抢占量子科技产业高地注入新动能。
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青山区数谷)工作站则紧扣数字经济脉搏,重点强化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互联网+等领域数据知识产权等新型保护,夯实数字经济发展根基,为武汉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保驾护航。
从1到61,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覆盖,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已成为科技创新生态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建站及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发布,标准化体系日渐完善,这张覆盖全市的“保护网”将持续激发创新活力,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为武汉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提供坚实保障,让创新的种子结出更丰硕的产业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