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为先优服务 保护站助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
近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一项“腔内手术器械相关五项科技专利成果”在湖北技术交易所挂牌交易,最终以50万元的价格成功找到了“婆家”,顺利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
“除此之外,还有10多项来自高校、企业的专利成果正在挂牌公示,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有望通过交易转化平台推向广阔的市场。”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武昌区湖北技术交易所)工作站相关工作人员称。
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这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我市依托湖北技术交易所、湖北省先进纤维材料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分别设立了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武昌区湖北技术交易所)工作站、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江夏区先创平台)工作站,聚焦知识产权“保护+转化”,“双轮驱动”助推科技成果“落地开花”。
■ 瞄准企业需求 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服务“闭环”
“面对面”交流,“一对一”解惑,共同为企业找市场、找技术、找资金、找应用……在湖北技术交易所,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武昌区湖北技术交易所)工作站近一年来已组织、举办企业需求对接会、医工交叉创新合作金融对接会等10多场活动。
“很多产业链上下游的伙伴和服务机构,互相介绍各自供需情况,方便企业更好、更快捷地找到需要的创新资源。”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武昌区湖北技术交易所)工作站相关负责人称。
该工作站还主动走访武汉市科技企业,了解其在合作研发、专利技术转让、许可、推广中知识产权的服务需求及问题,并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及建议;联合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举办企业专利公益体检面对面报告解读会,从重点技术全球布局情况、企业及主要竞争对手专利情况、对策和建议等方面,结合产业发展、市场反应、经济趋势等多个维度,面对面为武汉唯柯医疗、中交二航院等企业详细解读了为其定制的专利分析报告。
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江夏区先创平台)工作站重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除了提供侵权证据收集指导、法律咨询与维权策略制定、行政投诉与司法诉讼支持外,还提供维权资金援助与补贴申请等服务,给企业维权吃下一颗定心丸。
■ 多方对接资源 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绿色高性能辐射防护超材料”是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院士科研团队的一项优质存量专利,在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江夏区先创平台)工作站的盘活下,成功落地开花,实现了产业化。
工作站通过全方面分析专利技术的创新点、技术优势以及潜在的应用领域,筛选出9项核心专利技术,协助科研团队进行股权架构设计与合作协议审查,并推动科研团队成立市场主体——湖北中辐新材料有限公司,完成核心专利技术从高校到企业的转移转化;通过专利检索助力科研团队围绕专利产品进一步改进和升级,并持续新增6件专利完善知识产权布局;引入稳健医疗(武汉)有限公司作为中辐公司最大股东,向其开放全国分销网络,拓展市场渠道。
截至目前,绿色高性能辐射防护超材料项目技术转让直接收益100万元;签约辐射防护服订单金额约400万元,并储备意向订单金额约5000万元。
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武昌区湖北技术交易所)工作站举办多场科技成果转化“轻骑兵行动”,为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了优质平台。2024年,实现湖北大学“运动发酵单胞菌的工程菌株、制备方法及应用”等30余项国有科技成果成功摘牌交易,交易金额近4000万元;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等大型国企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整体解决方案,累计挂牌成果44项,实现交易金额544万元。
近日,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湖北省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工作站获批成立。
据介绍,该工作站将坚持以“用”为导向,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咨询辅导、维权援助及高价值专利培育、申报、信息利用与运营转化等服务工作,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助力形成若干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知识产权密集型区域,为武汉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高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