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科技新闻

天钠科技:深耕硬碳负极赛道 助力钠电产业加速前行

发布时间: 2025-09-03 10:53 发布单位: 来源: 武汉科技报

“从2017年在实验室里攻克硬碳非晶态结构检测难题,到如今在全国布局三大生产基地、正在建设的武汉公司总部及10万吨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产线,我们始终锚定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这一核心赛道,每一步都想走得更稳。”武汉天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钠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日,天钠科技已经完成Pre-A++轮融资,参与投资的机构包括云和方圆。这家武汉的科创企业,在新能源产业浪潮中书写创新篇章。

破局硬碳“黑箱”

用底层创新跑出钠电加速度

谈及企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天钠科技相关负责人说:“当时钠离子电池还处于产业化萌芽阶段,我们依托华中科技大学韩建涛教授团队的技术积累,果断锁定硬碳负极材料赛道,将‘产学研’体系作为企业发展根基。”

硬碳负极是钠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具有高性能、环境友好等优点,但其非晶态结构却长期制约产业化进程。“就像面对一个黑箱,你知道它性能优异,却很难说清结构机理,更谈不上精准调控。”谈及创业初期面临的挑战,天钠科技相关负责人至今记忆犹新。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天钠科技团队耗时两年自主研发PDF(Pair Distribution Function)表征技术,“有了PDF技术,我们就能精准找到硬碳微观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紧密关联,材料调控周期从2周缩短到3天,为后续量产奠定了基础。”天钠科技相关负责人说。2024年,天钠科技正式发布了首款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产品TN-4,并宣布其2000吨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量产线顺利达产。该产品在物化指标、加工性能、电化学性能、动力学性能等方面均有非常优异的表现。

截至2025年,天钠科技已拥有 80 余项专利,建成三大生产基地并形成万吨级产能,成为国内硬碳负极材料产业化的标杆企业。

扎根武汉

科创土壤孕育技术创新

作为扎根武汉的企业,天钠科技的研发之路与武汉的科创资源深度绑定。“武汉的高校资源是我们的‘智囊团’,尤其是与华中科技大学的合作。”天钠科技相关负责人说。天钠科技与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共建“硬碳材料专项实验室”,逐步打通“理论-实验-产业化”链条。

“我们企业研发总监和高校导师一起带研究生,学生直接参与‘电池循环寿命优化’等实际项目。2024年已联合培养8名硕士,其中5人毕业后直接加入我们团队。这种‘校企无缝衔接’的模式,解决了研发人才‘上手慢’的问题。”天钠科技相关负责人说。

武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覆盖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智能装备的完整产业链,聚集了东风岚图、比亚迪武汉工厂等知名整车企业。“武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为我们在动力电池的终端应用场景上提供了广泛的市场。”天钠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天钠科技已落地长江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未来将结合自身产品优势,打造适配武汉本土需求的产品。

擘画未来蓝图

助力“武汉能谷”崛起

“未来3至5年,武汉将是我们战略布局的核心。”天钠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计划分三期建设武汉总部及10万吨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产线。全部达产后,武汉基地将会成为华中最大的硬碳材料生产基地。

天钠科技的布局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与武汉新能源产业的“双向奔赴”。“钠电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武汉正在打造‘能谷’,我们的产线能吸引上下游企业落地,逐渐形成产业链集群。”负责人说,“这也是我们作为武汉企业的责任,为‘双碳’目标和武汉新能源产业发展出一份力。”

作为一家兼具高成长性与创新活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天钠科技的发展势头尤为迅猛。自成立以来,天钠科技已完成多轮融资,吸引了美团、景林资本、合肥创新投、阳光新能源及云和方圆等知名投资机构踊跃入局。2024年,天钠科技凭借“化工小分子聚合+高温碳化工艺”成为硬碳产业化标杆技术,获得由起点钠电推出钠电行业最高奖项“起点钠电金鼎奖-2024钠电负极材料年度TOP10企业”称号。

天钠科技于2025年入选市科技创新局“骨干高企瞪羚计划”。“这不仅是荣誉,更是对我们技术路线的肯定,让我们在拓展市场时更有信心。”天钠科技相关负责人说。从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到产线上的规模化生产,再到产业链上的生态共建,天钠科技在武汉的新能源产业画卷上描绘出浓墨重彩的一笔。展望未来,天钠科技将成为推动武汉新能源产业崛起的重要力量,让“武汉智造”的硬碳材料,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骨干高企瞪羚计划”是武汉市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四个计划”之一,面向骨干高新技术企业,旨在发掘、培育一批即将进入“快车道”、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成长速度快的瞪羚企业,通过科技金融、产学研对接,助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加速裂变为高能级企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