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飞”来找车充电

智能搬运机器人沿着轨道将“大号充电宝”精准送至车辆上方。
长江日报讯 在油电混停的地下停车场,车辆上方悬挂着一条银色轨道,一台造型充满科技感的智能搬运充电机器人沿着轨道平稳滑行,将充电主机精准送到新能源车辆上方,通过事先插好的充电枪为车辆自动补充电能。充电完成后,机器人自动移走充电设备,去为下一辆新能源车充电。
11月3日,长江日报记者在硚口区越秀财富中心及星汇维港购物中心地下停车场B1层的“AI机器人充电空间”(B158—B192车位),见到了这一极具未来感的充电场景。
今年7月,该中心引入杭州原力无限FORCE系列智能全自动充电机器人,通过空中轨道系统,实现了从“人找桩”到“机器人找车”的主动式充电。
“这套系统是我们公司首创的挂轨式智能充电系统。”在现场的技术人员介绍,依托公司自研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智能搬运机器人沿着轨道将“大号充电宝”精准送至车辆上方,通过车主预先接好的充电枪,即可开始充电。
在越秀财富中心工作的张先生以前每天都需要预留约15分钟去寻找充电桩。现在,他只需在上班前将车停入车位,取下车位旁悬挂的充电枪后扫码下单,系统便会自动调度距离最近的充电主机沿轨道滑行至车辆上方开始供电,整个过程仅需两至三分钟。充电结束后,机器人则会自动去寻找下一辆需要充电的新能源车。
“和停在普通车位没太大区别,降低了以前的‘找桩’的时间成本、排队成本。”张先生告诉记者,现在不用再专门下楼挪车,解决了以前固定充电桩容易超时占用的问题,节假日逛商场、看电影也可以安心了。
“停车场这24个车位没有单独改造,仍保持油电混停模式。”越秀财富中心工程经理陈荣松介绍,一条滑轨上部署了一台智能搬运机器人和四台充电主机,足以满足24个车位的充电需求。相比安装24个固定充电桩,该方案降低了70%的安装运行成本,并减轻了电力系统容量负担。
陈荣松介绍,目前,一台智能搬运充电机器人最多可服务30至50个车位,充电功率最高达40kW,且不占用地面空间,降低了建“桩”难度。充电价格为1.6元/度,车主还无需支付超时占位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