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从竹子稻草到星辰大海 纤维增强复材发展简史

发布时间: 2024-06-11 16:13 发布单位: 来源: 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

    从古至今,复合材料在人类生活中就无处不在。树木、竹子是天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人类的肌肉/骨骼结构也是复合材料结构原理,6000多年前,人类就利用稻草加黏土堆砌墙壁,这也是最早期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

复合材料的本质就是通过两种或者多种材料结合,产生一种全新兼具多种特性的材料。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顾名思义,这是一种由增强纤维材料,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等,与基体材料复合,经过缠绕,模压或拉挤等成型工艺而制备而成的材料。

不起眼的“粘稠物”改变世界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现代工业化进程中,有两个具有开创意义的事件。一是合成高分子基体大规模制备,二是玻璃纤维的工业化生产。

德国化学家贝耶尔(A. Baeyer),190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因开创染料靛蓝的人工合成技术而闻名世界,这位传奇化学家最早开启了酚醛树脂的研究。有一天他在烧瓶里做关于苯酚和甲醛的实验时,无意中发现烧瓶壁生成了一种粘稠的东西,但当时贝耶尔的研究兴趣并不在此,在他看来这只是一种种毫无研究价值的粘稠物,这个判断让他错过一件改变世界的新材料。

BaekelandLeo Hendrik18631944

在这之后,酚醛树脂创始人美国科学家贝克兰(BaekelandLeo Hendrik)经过广泛研究,于1909年提出了关于酚醛树脂“加压、加热”固化的专利,实现了酚醛树脂的实用化。这种完全由人工合成的树脂被贝克兰命名为Bakelit(胶木、电木)。虽然它本身易碎,但贝克兰发现可以通过将其与纤维素结合来软化和增强。胶木一经问世,很快厂商就发现,它不但可以制造多种电绝缘品,而且还能制作日用品,应用前景一片光明。

电木产品

时间至此,距离纤维增强复材开启高速发展进程还有另一段路要走。

1932年,欧文斯伊利诺玻璃公司( owens-llinois Glass Company )工程师斯莱特(Games Slayter)偶然将压缩空气引入了熔融的玻璃,意外地得到了玻璃纤维。尽管当时玻纤已经诞生,但用这种方法可以进行连续抽丝,人类首次实现连续纤维的工业化制造。斯莱特在1938年获得了该发明的美国专利,并在同年出任欧文斯科宁玻纤公司( Owens Corning Fiber glass Corp.)的技术副总裁,该公司是1935年由欧文斯伊利诺公司和科宁公司( CorningGlass Works )共同组建并采用斯莱特技术生产玻璃纤维的专门公司,迄今仍是全世界最大的玻纤公司之一。玻纤复合材料增强体的巨大潜力延续至今,广泛用于先进复合材料的高强度高刚度SS2玻璃纤维,就是OC公司的新一代增强纤维。

极轻极强,奔赴星辰大海

自上个世纪初,FRP开启现代工业化进程以来,“轻”“强”是主要的发展趋势,纤维赋予了复材在强度、韧性等方面的的优势、树脂基体让复材更容易成型,以匹配多种多样的应用需求,

二战的爆发及战后建筑、造船、汽车、航空航天等的发展,对复合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性能的纤维和基体以及新型的复合工艺别不断被开发出来。

在航空领域,名气最大的就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材常常用在飞机机身、机翼、发动机叶片等构件中,以减轻飞机的重量。例如国产大飞机C919,是国内首个使用T800级高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民机型号。在C919后机身和平垂尾以及发动机风扇叶片等位置均使用了碳纤维复材,占机身重量的11.5%

在航海领域,海洋环境中风、浪和潮汐作用会对船舶所用的材料造成很大挑战,为了保证快速可靠地运行,船舶用材必须具有轻质和耐腐蚀性的特点。FRP是最好的选择,当前,复合材料应用于船舶的各种部件和结构,即船体、轴承、螺旋桨、舱盖、排气装置、顶部结构、栏杆、海底结构等等。

而在汽车领域,纤维增强复材是方程式赛车的标配,也是不少高端民用车型轻量化选材的重要方向。其中,与碳纤维相比,玄武岩纤维抗拉强度接近T300碳纤维水平,价格只有T300碳纤维的1/5左右,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汽车轻量化材料,可以代替玻璃纤维制造乘用车覆盖件、结构件和功能件,助力乘用车进一步实现轻量化。

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电池箱

一代产业、一代装备、一代材料。在人类奔赴星辰大海的征途中,少不了FRP的支撑,也少不了一代代人对科学与真理的实践求索。(撰文:汤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