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20099号提案的答复
今年来,市科技局高度重视在汉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国重”)优化重组,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支持企业类国重优化重组
我省现有30家国重(均在武汉市),数量上在全国排名第4。本次优化重组工作,涉及25家(参照国重管理的武汉国家光电研究中心和4家省部共建国重不参加),其中有7家为企业类国重。市科技局将国重优化重组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加强向省科技厅沟通汇报,并对接市政府办公厅、市直各单位,举全局之力做好协调服务。一是争取政策支持,推动市政府出台《武汉市进一步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武政规〔2022〕5号),明确对新获批或者通过优化重组的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给予1000万元支持。二是及时上门对接服务,组成由局领导率队的调研组,深入到参加优化重组的企业类国重开展调研,收集国重在优化重组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配合省科技厅召开在汉国重优化重组交流会。三是协调解决企业类国重在优化重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企业类国重提出的部分请求支持事项提请市领导研究,并跟踪相关市直单位、所在区进行落实。
二、为企业类国重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我市持续加大对企业类国重发展空间的支持力度,于2021年出台《关于支持开发区新型工业用地(M0)发展的意见》(武政规〔2020〕19号),明确新型工业用地可以用于融合研发、创意、设计、中试、检测、无污染生产等新型产业功能,有力保障了企业类国重科研基地建设需求。市规划局正在编制的《武汉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围绕武汉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规划布局了光谷科学岛、长江大学城等科教重点片区,充分保障国重科研用地需求。此外,市规划局还积极推动《光谷科学岛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服务重大项目选址和建设需求,全力支持项目实施落地。
三、加大协同服务和政策支持力度
市科技局与市经信局密切配合,积极向国家部委争取支持,推荐长飞光纤(光纤光缆制备技术国重)获批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推荐武汉材保所(特种表面保护材料及应用技术国重)获批工信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其平台建设能力完善。市税务局结合国重的实际情况,提出组合式税收优惠政策清单,7家企业类国重可对照清单中条件,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研发人员个人所得税减免、增值税留抵退税支持、设备器具加速折旧等优惠政策。
四、深入推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为不断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助推国重服务经济社会效益提升,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标准化管理模式推动企业、院所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出台知识产权贯标支持政策,组织内审员培训班、认证审核员培训班以及企业贯标工作推进会。坚持创新驱动、质量引领、聚焦产业,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面向光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领域创新主体开展专利快速审查服务,相关专利审查周期缩短70%,为企业类国重提供了优质的预审服务。
根据您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一是持续支持企业类国重优化重组。进一步指导我市企业类国重进行优化重组,及时传递科技部、省科技厅关于优化重组的工作信息,指导企业类国重的依托单位按最新要求完善重组方案。以国重优化重组为契机,省市区分工协作,及时回应优化重组过程中企业类国重提请地方政府研究支持的事项,按“一室一策”方式研究解决国重独立运行、科研设施建设等具体问题,加快补齐在汉企业类国重优化重组的短板。用好《武汉市进一步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武政规〔2022〕5号),争取在运行经费、科研项目上给予企业类国重政策支持。
二是加强对企业类国重人才培养的支持。大力推广“武汉英才”计划,充分赋予用人主体人才计划举荐权,加快引进产业领军人才。同时,加大人才政策宣传推广力度,引导企业类国重申报各级人才项目,会同省、市有关部门研究对企业类国重优秀人才的分级分类支持政策。
三是强化多部门协同配合服务力度。搭建市级多部门沟通交流平台,形成科技、经信、市场监管、税务共同服务企业类国重的工作推动机制。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向企业类国重延伸,指导其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开展“2022年武汉市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计划举办政策解读、高价值专利的培育与运用等系列活动。围绕重点产业布局关键知识产权创新链条,推动企业、研发机构协同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使企业类国重成为专利创造高地和重大技术研发基地。
四是指导企业类国重建立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支持企业类国重发挥自身优势,与我市“965”产业体系深度融合,瞄准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成果转化机制。引导企业类国重通过人才交流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共同开展研发项目,联合举办研讨会和高峰论坛,形成协同合作创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