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科技新闻

耐心资本“孵出”载重人形机器人

发布时间: 2025-09-24 08:46 发布单位: 来源: 长江日报

9月22日,武汉格蓝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实验室,身高1.8米、体重95公斤的“劳动者1号”正稳稳举起模拟设备,关节运转间无明显卡顿——这是国内首款超高负载重型人形机器人,正进行工业应用场景的最后调试。

“要是没有那笔‘及时雨’,‘劳动者1号’从图纸到成品的研发不可能这么快。”武汉格蓝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熊少华说。他口中的“及时雨”,是东湖高新区推出的政策性激励资金。

近日,随着600万元资金完成股权转换,标志着东湖高新区内首个“引导激励+股权投资”结合的政策性激励资金项目落地。这笔资金帮助格蓝若跨越“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关键门槛,破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

“科技企业早期研发像走钢丝,风险大、融资难,稍有不慎就会掉入创业的‘死亡谷’。”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金融服务部负责人介绍。为破局,东湖高新区2024年推出政策性激励资金“分阶段配对支持+拨转股”双重创新机制。

“我们把资金支持拆成两个阶段,跟企业共担风险、共享成果。”该负责人解释,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阶段,政府按企业与高校院所投入的2∶1比例配对资助,最高覆盖50%仪器设备投入;商品化阶段,再按1∶1比例跟进,“企业真投研发,政策才真支持,不搞‘撒胡椒面’”。

熊少华告诉长江日报记者,2024年9月资金到账之前,格蓝若正卡在样机迭代的关键期。这笔资金注入后,公司实验室里购置升级了很多设备,研发团队持续壮大,一些关键技术得以攻克,使“劳动者1号”研发周期比原计划缩短30%。更重要的是,政策性资金的“信用背书”帮格蓝若打开了社会融资的大门。今年6月,公司完成5000万元A轮增资。近期,公司还成功与3家能源企业签订电力巡检机器人试用协议。

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9月下旬,东湖高新区已将“拨转股”模式推广到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产业,首批10个项目已进入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