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武汉市科技创新发展 “十四五”规划》编制说明

发布时间: 2021-11-24 11:27 发布单位: 来源: 办公室

一、规划编制工作情况

一是注重开门编规划。为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实操性,2020年5月通过网络面向全社会征集“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建议,共收集建议100余条。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对建议充分吸纳。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武汉光谷创新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参与武汉市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借力第三方智库,会同国内一流专家共同研究编制,确保规划的战略性、专业性和精准性。

二是做好规划衔接。加强与科技部、省科技厅等部门联系沟通,局领导多次赴科技部、省科技厅汇报规划编制情况,积极争取涉及我市政策和项目进入国家和省上位规划。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关于“十四五”规划的要求,对规划进行了修改完善,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等上位规划在发展方针、目标、重点任务等方面保持一致。

三是按要求完成相应程序。局主要领导多次专题研究规划编制情况。先后6次向局相关处室、直属单位征求意见。先后3次以书面形式征求各区(开发区)、相关市直单位和高校院所意见,根据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2021年6月,征求战略专家及技术专家意见。7月8日至8月8日,通过局门户网站向公众征求意见。8月20日,召开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专家咨询会,经第三方评估风险等级为低风险。8月23日至27日,局法制处对规划完成合法性审查。9月14日,报市发改委初审,按照9月23日审核会议意见进行修改。10月21日,市发改委出具通过审核的初审意见。

二、规划主要内容

(一)总体框架

规划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为开启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征程,总结“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发展概况,分析研判“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发展新态势,确立“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目标;第二章到第六章为重点任务,明确了“十四五”期间重点实施的五项任务;第七章为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二)发展目标

到“十四五”末,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创建取得较大进展,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从科技引领能力迈上新台阶、自主创新能力跃上新高度、创新平台构建形成新格局、创新主体培育取得新成效、创新创业生态构成新优势等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发展目标,并提出了10项预期性指标。

(三)重点任务

一是创建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创新平台为基石,全面创建设施水平先进、多学科交叉融合、高端人才和机构汇聚、科研环境自由开放、运行机制灵活高效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二是打造产业创新高地。围绕“965”产业体系,以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目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统筹推进原创性突破、应用性转化和规模化量产,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

三是打造创新人才集聚高地。贯彻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人才挖掘潜力、引进、培育等措施多管齐下,深化招才、引才、育才、用才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建设新时代人才活力之城。

四是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主要导向和衡量标准,深化推进科技成果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增强全国技术转移枢纽功能,将城市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五是营造最优科技创新生态。优化全市区域创新布局,促进各类创新要素高效配置,构筑全域创新、区域协同、全球链接的多层次开放创新网络,建立自主、协同、开放的科技创新环境,支撑科技创新走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努力打造一流科技创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