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0001号建议的答复
一、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建设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在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时,大力推动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在《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积极创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在《武汉市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把汽车制造服务作为支柱产业关键技术突破,依托国家新能源和智能物联网汽车基地,突破新能源、智能物联网汽车关键技术,推动汽车与网络安全、氢能、人工智能等技术跨界融合创新。正在编制的《武汉经开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也指出要全力推进万亿级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建设,坚持“整体统筹、区域聚焦、协作联动”,优化创新空间布局,加强区内外创新联动、开放合作,着力建设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
二是加强政策引导。2022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武汉市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以实施“410”工程(每年打造10大技术(产业)创新中心,推进10大科技重大专项,建设10大成果转化中心,引育10大高端创新团队)为重点,部署“六个一批”工作,制发科技创新提能“一区一表”,全力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细落实。研究制定了《武汉市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推动在汽车信息安全、新型显示等领域建设10大市级技术(产业)创新中心,为获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奠定基础。武汉经开区出台了《促进创新创业创造发展助力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33条措施的通知》《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办法的通知》,兑现政策资金预计超过8亿元,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二、集聚创新资源,打造产业创新高地
一是聚焦汽车产业集群效应。在印发的《关于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新认定一批国家级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省级产业集群、储备一批市级产业集群,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梯次发展格局。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挥东风集团等科技领军企业创新引领作用,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一批前瞻性的创新成果,建设国内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集群,加快先进驱动电机、大功率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系统、智能交通体系、全球定位系统、车辆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地建设。
二是聚焦高水平创新平台。加快武汉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聚焦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需求,重点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智能装备与制造”三大领域,建设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七大创新平台,打造“人工智能+汽车、交通、装备的产业示范基地”和创新人才高地。今年,武汉经开区重点推进华科大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理工大“三院”、武大“新两院”、中开院等高校院所项目的落地建设;指导京东科技(武汉)产业中心、创思汇孵化载体区级登记备案,辅导贝迪菁汇、新才略申报市级孵化载体,辅导车谷中科创新、华普亿方、启迪协信申报省级孵化载体,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能级。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湖北省汽车信息安全技术创新中心,通过湖北省科技厅获批建设;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单位建设的湖北省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获批湖北省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武汉经开区管委会、华砺智行与上海交大等单位联合组建的湖北省智慧交通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成为湖北省首批组建的7个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之一。
三、培育创新主体,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一是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引导鼓励汽车领域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的产业创新体系。引导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打造一批隐形冠军企业。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大力推行“免申即享”,组织兑现了2021年度高新技术企业奖补资金。强化宣传培训,今年上半年组织高企认定培训45场、培训人数超过4000人次,有申报高企意向企业超4500家。上半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达6448家,力争今年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0000家。推进武汉(汽车及零部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聚焦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开展外观设计快速审查的同时,有效指导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持续稳定发挥对我市汽车产业的创新支持。
二是实施“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完善“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机制,围绕“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和服务等领域,以“揭榜挂帅”的方式开展“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对企业科研攻关支持力度,培育一批掌握本领域先进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军型龙头企业。针对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芯片核心研发技术,今年已成功揭榜汽车领域重大需求1项,支持黑芝麻智能科技联合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悦享、华中科技大学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围绕“车规级高性能自动驾驶芯片设计关键技术”开展协同攻关,获得2000万元经费支持。组织法雷奥车灯、东研智慧院等企业产业链相关企业申报2022年度湖北省“揭榜制”科技项目。
三是支持车谷产业项目、平台建设。2021年,支持东风楚凯(武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面向汽车关键零部件加工的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及工业机器人示范应用”项目配套资金484万元,支持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设计仿真技术与软件工具开发”项目配套资金27万元,组织武汉星创汇孵化管理有限公司推荐申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化市级孵化器。2022年,组织东风悦享科技有限公司的“开放道路下5G车路云系统无人驾驶巴士自主核心技术研究级应用”、武汉市东亚合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的“智能化汽车门板自动组立线”、武汉车网智联测试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的“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自动驾驶应用体系项目”项目等17个项目申报武汉市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项目。组织对武汉车城创谷科技有限公司的车城创谷众创空间进行市级众创空间认定。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认真吸取代表建议,持续加大对经开区车谷产业的政策引导和项目、平台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协同谋划、推动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建设,不断增强汽车产业创新活力,努力将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打造成为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平台,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