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2062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2-08-12 10:45 发布单位: 来源: 办公室

提案指出希望政府部门加大科学技术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对我市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对原始创新的支持很有帮助,提出的建议合理、可操作性强,对推进我市科技创新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市发改委、税务局、科技局等部门认真进行了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相关工作:

一、政策引领推动重点产业健康发展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聚焦集成电路、大健康和生物技术和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针对制定出台了相关文件政策。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印发关于促进集成电路领域管理文件4份,召开集成电路产业工作会,宣讲集成电路相关文件精神。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产业方面,印发《进一步推进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武政规[2021] 18号),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推动我市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支撑。航空航天产业方面,《关于加快推进我市航天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武政规[2022]1号)印发,将助力我市抢抓全球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机遇,加快推进航天产业发展,制定《武汉市关于加快推进北斗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二、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

聚焦我市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农业农村等重点产业,着力攻克制约我市重点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以“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武汉市科技重大专项,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原则,以“揭榜挂帅”方式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编制“揭榜挂帅”项目榜单,明确研究内容、考核目标、资助强度等内容,按照“谁能干、谁来干”的原则,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组成以武汉企业牵头的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来揭榜。实施科技重大专项以来,经广泛调研、产业部门推荐、专家论证等程序,我局立项支持了“车规级高性能自动驾驶芯片设计关键技术”“基因治疗关键技术攻关及产品研发”“优质营养水稻种质创制与品种培育”等10项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安排资金2.55亿元,企业配套研发资金达到4.69亿元,充分带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同时,发布“基于大数据的工业控制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与智能管控技术及平台”“钢结构中厚板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核心技术与装备”等项目榜单2项。

三、实施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为支持武汉“965”产业发展,突出“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含现代农业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领域中急需补短板的关键技术研发,以及量子科技、脑科学和类脑科学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能带动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研发,我局于4月20日发布《市科技局关于组织实施2022年度武汉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通知》,支持我市企业开展技术研究60项,每项市区两级共支持金额100万元。

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一是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除烟草制造业以外的制造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户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在税前摊销。2022 年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

二是加大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延长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政策,2022 年对中小微企业新购置价值500万元以上设备器具折旧为3年的,可一次性扣除。折旧为4年、5年、10年的可减半扣除。

三是加大科技人员支持力度。对依法批准设立的非营利性研究开发机构和高等学校,从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中给予科技人员的现金奖励,可减按50%计入科技人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形式给予个人的奖励,符合税收政策规定在获奖人取得股份,可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

五、强化科技金融作用

提升科技金融创新功能,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高效协同。2021年,武汉市政府和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签订《开发性金融支持武汉市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合作协议》,通过深化双方开发性金融政银合作,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制定完善科技贷款贴息贴保项目管理办法以及科担贷、科保贷操作规程,推出“科保贷”“科担贷”创新贷款产品,打造科技特色鲜明的贷款产品体系。在武大科技园、长江青年城、光谷生物城等孵化器举办9场科技创业投资沙龙,组织投资专家为企业现场把脉。推广科技保险险种,遴选150个成熟科技保险产品,编印《武汉市科技保险险种汇编》1000册向孵化器及科技企业发放。

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着力攻克制约我市重点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支持力度。感谢你们对武汉市科技工作的支持,并提出宝贵的建议,希望你们继续关心武汉市的科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