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380号提案的答复
一、办理情况
提案围绕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从激发高校创新研发原动力、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完善服务平台体系、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对我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创新主体活力、进一步推动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建议性。
我局高度重视本提案办理工作,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听取您的意见建议,协调相关部门认真办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高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2020年10月,湖北工业大学成功入选国家“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为湖北省唯一试点单位。学校迅速组织专班研究制订了《湖北工业大学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方案》,在赋权方式、收益分配、国有资产处置、转化模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改革试点取得显著成效。 试点两年来,累计技术合同成交1246项、成交额达到4.47亿元,同比增长近50%。
(二)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一是充分调动地区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的积极性,依托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和生产线、车间建设中试平台。常态化开展市级中试平台备案,将基础条件完备、服务效果良好、产业发展急需的中试平台纳入市级备案名单,积极引导其加大开放共享力度。
二是组织实施成果转化项目。进一步优化项目组织方式,从专家出题、专家评审确立项目转变为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需求率引,市区合力、共同出资支持的项目组织方式。项目推荐以区为主体,单个项目市区支持额度最高2000 万元。每年组织实施10个以上成果转化项目,重点支持院士专家重大科技成果的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产业化落地和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示范应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三)完善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于2018年12月正式上线,可通过电脑端和移动端,提供工作信息上网、成果需求征集、专家机构统计、线上活动展示、成果信息对接等服务。
一是创新运营模式,推进转化平台运营优化。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聚焦科技资源汇集、聚焦联络对接服务。依托220名联络员,动态更新成果和需求信息,根据技术关键词和项目进展节点,筛选平台有效数据,及时推送至联络员跟踪服务。同时,面向联络员组织召开操作培训3场、技能培训2场,提高联络员的工作能力。
二是围绕科技工作,提升转化平台服务能力。优化平台服务功能。创新平台技术手段,开发科技成果转化联络员服务宝微信小程序,运用智能匹配模块“科创助手”,实现工作台账智能录入、工作数据自动统计、成果需求精准匹配,为联络员工作赋能。协同科技同兴工作。开设“科技同兴”栏目,推动平台在武汉城市圈内开放共享。已为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八市开通平台共享端口。
(四)拓宽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来源渠道
一是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至2022年底,武汉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累计收到财政资金投入20.64亿元,出资设立母、子基金44支,规模351.78亿元,累计投资439家企业(445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15亿元。其中,被投企业为种子期、初创期和早中期项目约占80%。二是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创业。通过加大信贷支持、发展股权投资行业、丰富科技成果转化保险服务、优化融资担保机构等方式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深化高校赋权改革试点
推动职务成果所有权、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经验扩面。湖北工业大学作为国家确定的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单位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经验和实际效果双丰收。试点两年来,累计技术合同成交1246项、成交额达到4.47亿元,同比增长近50%。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关注、支持湖北工业大学的改革,固化经验、做法,以武汉科创中心建设科技体制改革为契机,在全市的高校院所推广试点的经验。
(二)推动高校院所与企业深度融合
这两年我局改变了原有科技计划立项由专家编指南、评项目的科研项目组织模式,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牵引、产学研协同”的理念,由各区、市直产业部门根据企业技术攻关需求推荐项目,组织专家论证后发布“揭榜挂帅”的榜单,由企业牵头组织创新联合体揭榜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下一步,我们将进行深入探索、大胆实践,通过推动高校院所与产业界的深度融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的进一步提升。力争到2025年,以“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30个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符合市场需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
(三)线上线下联动,融合省级平台
围绕建强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平台、高质量服务于武汉成果转化高地建设,转化中心研究梳理平台建设现状,统筹管理、系统谋划。一是根据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真新实”的要求,让平台成为成果持有者、企业和联络员的科技创新“工具箱”,同时活化科技数据资源为管理服务,建立省市数据资源共享运营新模式。二是与省级平台科惠网融合后,成为以撮合成果供需对接为导向,以功能升级、效率优化、能力提升为目标,以服务联络对接工作为核心的新型大数据智慧平台。三是以武汉技术经纪人大赛等活动为抓手,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推介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进一步扩大平台知名度,汇集更多科技资源,丰富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供需双方对接。
(四)建设成果转化中试平台
2022年,我局组织编制了《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建设规划》,谋划“一城引领、三区支撑、多点协同”的中试平台布局。推动94家中试平台对外开放服务,提升12家中试平台服务功能,推进5家重点中试平台加快建设,认定10家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但是综合性、上规模、体系化的平台仍存在很大的空白。下一步,我局将按照“备案一批促开放、培育一批提功能、新建一批强支撑、认定一批优服务”总体思路,推进具有概念验证、检验检测、数据模拟、样品试制、工程开发等服务功能的中试平台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市成果转化中试服务体系基本成型,纳入市级备案和培育建设的中试平台达到150家,认定30家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五)提升科技金融赋能
我局将推动扩大政府引导基金规模,健全基金管理运行机制,优化基金考核评价机制,鼓励创业投资机构投早、投小,引导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股权投资机构加大对我市科技创新企业和成果转化项目投资力度。力争到2025年,全市股权投资机构达到400家,全市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达到5000亿元,其中创业投资基金规模不低于2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