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243号提案的答复
一、办理情况
提案围绕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从中介服务机构、中试条件及经费、考核评价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对我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创新主体活力、进一步推动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建议性。
我局高度重视本提案办理工作,由王亮伟副局长领办,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组织上门拜访,听取您的意见建议,协调相关部门认真办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局锚定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积极推进科技成果高效转移转化。加快建设汉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打造全国枢纽型技术交易市场。支持湖北工业大学深入开展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改革任务。制订《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基地)备案管理办法》,编制《武汉市中试平台(基地)建设规划》,引导中试平台加大开放共享力度。深化校地对接协作,增选100名区派成果转化联络员,全市成果转化联络员达到220名。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在汉落地,市区联合支持“高精度智能遥感卫星”等10项成果转化项目。全年新增市级备案中试平台50家、成果转化中心10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2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200亿元。主要做法和成效如下:
(一)加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培育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培育力度,加强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培训辅导,市区联动支持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发展。目前,我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数量达到164家,其中国家级16家、省级62家、市级86家,遍布我市14个行政区(含开发区),服务领域遍布我市“965”产业集群相关产业。
(二)加强科技金融赋能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要转化落地,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特别是需要天使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风险投资的积极参与。截至2022年底,武汉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累计收到财政资金投入20.64亿元,出资设立母、子基金44支,规模351.78亿元,累计投资439家企业(445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15亿元。其中,被投企业为种子期、初创期和早中期项目约占80%。
(三)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
制定《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基地)备案管理办法》,编制《武汉市中试平台(基地)建设规划》,引导中试平台加大开放共享力度。谋划“一城引领、三区支撑、多点协同”的中试平台布局,推动94家中试平台对外开放服务,提升12家中试平台服务功能,推进5家重点中试平台加快建设,认定10家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四)支持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湖北工业大学作为湖北省唯一入选国家“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的高校,将科技成果转化创造社会经济效益和实际贡献等指标纳入职称评聘和考核,通过考核指挥棒的引导,激发创新活力和动力。我局积极支持湖北工业大学深入开展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改革任务,试点两年来,累计技术合同成交1246项、成交额达到4.47亿元,同比增长近50%。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推动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高质量发展
支持各类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申报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鼓励引导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申报认定省级、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每年对运行满三年的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进行绩效考核,对考核优秀的给予一定经费奖励。通过定期举办技术转移工作座谈会,在“统筹、引领、协调、服务”上显作为,以政府有为推动市场有效,支持科技龙头服务机构发展,进一步推动武汉地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高质量发展。
(二)推动上海技术交易所(中部中心)建设
结合我市实际,综合考虑各区产业特点及区位优势,联合相关区引进上海技术交易所落户武汉,并建立上海技术交易所(中部中心)。充分发挥龙头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行业标杆作用,带动我市技术转移服务行业协调发展,连接中部地区与长三角地区,搭建技术要素和需求要素的互联互通互挂平台。不断激发我市高校院所、市场主体参与技术交易和科技成果转化活力,增强我市科技创新对外辐射能力和产业承载能力,进一步吸引更多长江经济带城市科技成果在汉转移转化。
(三)推动扩大政府引导基金支持力度
推动扩大政府引导基金规模,健全基金管理运行机制,优化基金考核评价机制,鼓励创业投资机构投早、投小,引导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股权投资机构加大对我市科技创新企业和成果转化项目投资力度。力争到2025年,全市股权投资机构达到400家,全市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达到5000亿元,其中创业投资基金规模不低于2000亿元。
(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建设
我局将按照“备案一批促开放、培育一批提功能、新建一批强支撑、认定一批优服务”总体思路,推进具有概念验证、检验检测、数据模拟、样品试制、工程开发等服务功能的中试平台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市成果转化中试服务体系基本成型,纳入市级备案和培育建设的中试平台达到150家,认定30家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五)推动职务成果改革试点经验扩面
继续关注、支持湖北工业大学的职务成果所有权、长期使用权改革,固化试点经验、做法,以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技体制改革为契机,在全市的高校院所推广试点的经验。建立健全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的工作体制机制,完善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对接服务体系,加快推动武汉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六)推动技术经纪人大赛及宣传培训
举办2023武汉技术经纪人大赛,提升技术经纪人专业知识能力,打造政策引领、市场驱动、企业为主体的多链融合科技创新生态圈。支持技术转移机构培育高素质能力的职业技术经纪人,构建一支专业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技术经纪人队伍。鼓励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选派专员担任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联络员,并统一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市科技成果转化联络员技术经纪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