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10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3-08-22 20:41 发布单位: 来源: 办公室

一、严格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

(一)严格执行有关文件规定

高企认定主要依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和《2021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核工作指引》等文件,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执行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认定办)受省认定办委托承担形式审查和专家初评等组织工作。在认定过程中,市认定办严格执行各项文件规定要求,努力组织高质量企业提供给省定办审核认定和全国认定办备案确认。

(二)严格有关行业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审计

《管理办法》规定,国家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与自动化8个高新技术领域,包含52个二级行业领域、257个三级行业领域、若干四级行业领域。有关行业企业近一年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是一票否决指标不低于60%,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必须由具有资质并符合要求的中介机构进行专项审计或鉴证。将根据建议在每年评审认定工作结束之后进行总结分析,并上报至省认定办,引导持续优化评审工作

)严格企业创新能力评审

《管理办法》对企业知识产权的数量、转化应用均有具体的评价标准。技术专家对知识产权的技术先进程度、对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知识产权数量、知识产权获得方式对知识产权进行打分评价;根据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情况和近3年内科技成果转化的年平均数,对知识产权应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知识产权中含有软件著作权的,要求企业准备系统运行截图备查。企业科技人员严格按照个人所得税的个人扣缴义务人申报的人数取值,劳务派遣人员不计入内,要求企业提供劳动合同、上一年度12月份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缴费凭证等验证资料。

二、优化财政补贴政策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将政策向有长远生命力的企业倾斜,持续完善高企认定财政补贴政策。2019年,市政府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2019-2021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对首次认定和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市级财政每户分别补贴20万元、10万元。2022年,进一步优化支持方式,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进一步加快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三年内给予30万元奖励。高企认定补贴政策分三年拨付,将持续有利于促进企业努力提高研发水平,以自主核心技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据了解,省财政厅、省科技厅正在制定出台《湖北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将对高新技术企业按照年度研发费用的增量,分不同的企业投入比重,分层分类进行予以支持。市科技局将积极跟进有关政策进度,研究适时调整优化武汉市高企有关财政补贴政策。

三、持续推动高企提质增效

(一)促进高企梯度成长

我市逐步将高企培育工作的重点由“数量”转为“质量”。一是持续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促进高企“筑基扩容”“小升规”“规升强”,2023年拟新增规上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二是强化科技金融赋能企业创新,鼓励各类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基金支持企业创新创业,引导创投企业“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支持高企通过多轮融资,实现快速成长直至上市。三是推荐高企纳入上市后备“金种子”“银种子”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促进企业梯度高质量发展。

(二)推进企业高价值专利培育

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联合高校院所或专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围绕技术创新瓶颈及“卡脖子”技术,实施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项目,通过高质量的专利挖掘、布局,形成一批高价值专利(组合),2022年获批立项的14家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单位均为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对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结果的应用,实施企业经营类专利导航项目,通过大数据关联分析,加强产业核心技术与关键环节的专利布局,引领企业创新发展。2022年支持8家科技园区实施专利导航试验区项目,指导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行有效专利布局。开展知识产权强企培育,构建知识产权强企梯度培育体系,有序培育一批湖北省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坚持动态管理、分类指导和精准服务,我市现有184家国家及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到50%以上。

(三)全力优化企业创新生态

举办武汉科技创新大赛,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引导武汉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围绕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技术进步开展科技创新,采用“以赛代”方式对参赛项目择优给予立项支持,提供科技金融支持、人才引育、宣传推介全方位服务持续推动《武汉市创新街区(园区、楼宇)建设规划(2022-2025年)》走深走实,全市新增创新街区(园区、楼宇)建设面积超过70万平方米,认定13家市级创新街区(园区、楼宇)并给予资金补贴。出台《武汉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管理办法》,新增省级以上众创孵化载体26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5家。推进科技金融赋能企业创新,设立42个科技金融工作站,精准匹配210名科技金融业务员,搭建起以科技金融工作站为节点的科技金融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