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JY20250277号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激励,营造科技成果转化氛围”的落实情况
(一)贯彻落实《武汉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武大、华科、武理工、湖工大等在汉高校均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措施,为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制度保障。江汉大学、武汉市中心医院等18家单位参加改革试点,探索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先用后转”“转化+孵化”和“入门费+提成”等成果转化改革措施。2025年1月,中央科技委印发的《关于新时期进一步加强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允许中央在鄂单位适用地方科技政策,系统推进科技成果评价、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等改革试点”,为中央在汉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围绕优势产业转化、新兴赛道开拓、场景应用示范和医工交叉融合、高能级创新平台等组织实施成果转化项目,支持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并投入市场应用和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今年,广泛征集成果转化项目建议超过两百个,深入开展项目调研80多次。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高端芯片、星地融合通信、智能无人装备精确控制、细胞与基因治疗、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脑机接口、合成生物、先进材料等领域,组织专家凝练14个指南方向建议,目前已开展项目申报。
二、关于“强化平台建设,促进供需对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的落实情况
(一)加强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围绕量子科技、未来显示、合成生物等前沿领域建设概念验证中心,用好用活概念验证资金(基金),加速早期科研成果商业化。备案市级概念验证中心32家,今年以来新增概念验证中心16家,目前概念验证资金(基金)规模超过4亿元,累计为150余个概念验证项目。
(二)布局建设中试平台。推动中试平台由产业领域“面”上布局向细分领域“点”上布局转变,围绕产业“强链补链”需求查漏补缺,在先进半导体、深地深海深空、基因诊断等细分领域完善中试研发、工艺验证、中试熟化等服务。建设市级中试平台210家,今年以来新增中试平台20家,基本实现了对全市“965”产业的覆盖,2024年对外提供服务超过1.4万次。
(三)建设湖北科创供应链武汉节点。节点以信息化平台、链条化培育、网格化对接、体系化服务为抓手,服务政府、企业、科研人员和服务机构,依托线上平台和线下科技网格服务体系,采集科技成果、征集企业需求,开展供需匹配。目前,已入驻各类创新主体超过1.8万家,发布科技成果和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需求信息超过3.2万条,对接成功超过5000项。
三、关于“强化合作联动,共建产业学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质效”的落实情况
(一)强化政策引导,整合科技成果转化资源。近期,市科技创新局牵头出台了《武汉市推进以科技为支撑的高校师生创新创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和若干措施,聚焦“有人创业、有钱创业、有平台支撑创业”三个方面,支持高校成果转化和师生创新创业。推动建设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依托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的新型研发机构,链接场地、资金、校友、应用场景、创业导师等资源。推动高校整合校内全国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学科交叉中心等创新平台资源,向师生创新创业提供试验场地、科技数据、仪器设备、样品试制等共享服务,根据情况减免实验设备使用费。
(二)深化产学研对接,精准服务项目落地。组建19人专项工作专班,与在汉重点高校建立“一对一”联络机制,收集师生创新创业项目153个,针对性提供成果转化撮合、政策匹配及资源对接服务。在高校联络员的“牵线搭桥”下,华中科技大学“全降解无线植入式颅内压监测项目”参加“武创源”颠覆性技术大赛,获得创新突破奖,获得武创院500万元拨转股项目支持。举办“武创荟”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以各区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需求为导向,联合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创投机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常态化开展项目路演、企业融资推介、应用场景发布等活动。
(三)完善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生态。举办“武创源”系列创新创业赛事。聚焦源头以赛引企,构建“专家评技术、市场评价值、落地评环境”的赛事模式。吸引全国各地专家、创业者参加“武创源”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国际光化学及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大赛,通过赛事牵引,助推高校成果在汉落地转化。强化科技金融赋能作用。通过创新创业补贴、银行贷款贴息、政府基金引导等方式,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给予多渠道资金支持。今年3月,我市启动全面推进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截至7月初,已为超过300家企业提供服务,放贷超过15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科技创新的部署要求,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在汉高校赋能科创高质量融合发展,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为武汉科创中心建设提供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撑,为武汉市加快打造科技创新高地贡献力量。再次感谢您对武汉科技创新的关注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