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0012号提案的答复
一、强化主体培育,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级
(一)健全梯度培育机制,加速科技企业成长。实施初创科技企业育苗、小微高企跃升、骨干高企瞪羚、领军企业引领“四个计划”,助推企业“从小到大”加速提升创新能级。今年以来,开展2024年育苗计划企业第二轮遴选,从2024年立项支持的企业中择优遴选144家给予第二轮支持,支持企业中44家企业已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启动小微高企跃升计划,重点针对新纳统高企开展企业研发中心备案培训,引导其备案研发中心。实施骨干高企瞪羚计划,遴选出70家创新能力强、产业领域新、成长速度快的骨干高企。实施领军企业引领计划,对标国家科技领军企业标准,打造带动力强、影响力大的武汉市科技领军企业后备梯队。
(二)推动研发能力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落实省级支持研发平台建设政策,持续提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出台《武汉市加快培育研发型企业 推进研发产业化实施方案(2025-2027年)》,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武汉市研发型企业信息库,实施研发型企业创新计划,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朗来科技、友芝友生物等15家企业已首批入选武汉市研发型企业,涵盖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三)强化龙头企业引领,助力中小企业壮大。推进龙头企业牵头或参与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建设,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共同参与底层技术、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攻关,其中鼎龙股份、亿咖通科技等龙头民营企业牵头组建6家,参与组建4家,截止到2025年6月产出突破性成果10项。支持龙头企业承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高端芯片、人形机器人、合成生物、先进材料等领域,帮助中小企业突破关键共性技术瓶颈,构建协同共生的创新产业体系,截止到2025年6月立项实施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0个。
二、汇聚要素资源,构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生态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一是优化企业开办流程。聚焦企业开办环节多、跑动多等痛点,构建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的一体化服务体系,推出“1050”(将设立登记、名称申报等7环节合并为一表申请、一窗出件,0.5天办结,零费用),做到“一赠三免”(赠送一套印章,免费发放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免费申领税务Ukey、免费邮寄纸质营业执照)。二是健全企业服务体系。建立656个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配备2466名服务专员,形成“1+15+N”的服务格局,2024年线上+线下办结企业诉求14020条。成立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光谷分中心,深入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大走访,走访企业2062户,收集协调解决企业市场拓展、账款拖欠等问题445项,切实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活力。一是开展知识产权领域专项行动。依托“守护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共计联合品牌企业开展“订单式”打假维权执法行动458次,依法扣押经权利人鉴定的侵权商品25.27万余件,无害化销毁罚没侵权假冒伪劣物资近40吨、货值170万元。二是推进知识产权信用监管。开展“蓝天”专项整治行动,制发《商业秘密保护执法专项行动方案》,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行动,查处侵犯商业秘密违法案件6件,挽回企业损失4000余万元。三是探索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上线武汉市区块链知识产权保护平台,为企业提供“数据托管+存证证明”服务;推动东湖高新区、硚口区、江汉区建设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建设,降低企业维权成本、提升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
(三)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夯实发展根基。深入实施“学子聚汉”工程,统筹开展“青春武汉约你同行”百万学子行等系列活动,组织“科技副总”“产业教授”等人才项目精准对接,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匹配急需人才与技术,促成合作项目落地。启动建设聚焦人工智能与数字人才引育的创新创业中心,打造集科技创新与人才服务于一体的重要平台,加速企业孵化成长。着力加强人才培育,积极组织企业人才申报“武汉英才”计划培育专项,在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评选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团队),给予入选者6万元资助。持续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全面推行“武汉人才卡”制度,为符合条件的企业人才提供子女就学、优诊优疗等便利服务。
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赋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一)强化高质量成果供给与对接服务。实施科技成果“优选计划”,筛选高质量成果纳入重点科技成果库,推动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加强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今年新增中试平台20家,总数达210家,有力支撑成果熟化并向企业开放。加大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力度,举办“武创荟”成果转化对接活动37场,路演展示推介项目188项,促成成果转化意向68项。
(二)着力构建成果转化服务支撑体系。培养成果转化服务人才,开展“汉版”技术经理人培训,截止到2025年6月末,联合华科、武理工、武汉投控等举办培训5场,新培训技术经理人超700人。持续优化科技网格服务体系,今年以来组织科技网格员开展走访服务2870次,对接服务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3808项。由武创通公司担任秘书长单位,联合10家发起单位及22家成员单位,共同组建概念验证中心联盟,共同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多要素资源整合,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技术验证、市场对接与生态协同服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四、健全投融资体系,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撑
(一)拓宽科技型企业投融资渠道。推广知识价值信用贷,出台《武汉市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实施细则(试行)》,按照“政银合作、上下联动、风险分担、企业受益”的原则,引导银行应用评价结果为企业提供“全线上、纯信用、优利率”、期限不超过3年、单笔不超过1000万元的授信支持,截至目前,已开展政策宣讲活动36场次,服务4000余家企业贷款近400亿元。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同人行湖北省分行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白名单”机制,发布首批404家“白名单”企业,进一步提高投放效率。出台《武汉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首期设立5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用于部分补偿本市商业银行为中小微企业发放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本金损失。
(二)打造科技金融常态化活动平台。加快建设都市圈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武汉基金产业基地、沪深北交易所在汉基地、区域性股权市场及各区科技金融活动场所,开展投融资对接、企业路演、上市培训等活动。出台《武汉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方案》,联合相关银行出台《关于开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专项活动的通知》,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深入园区、企业和金融机构基层网点。加快科技金融工作站建设,今年以来新增工作站21家,总数达78家,举办各类投融资活动172场,服务民营企业获得科技贷款2.73亿元、股权投资3.24亿元。建立上市企业培育库,跟踪服务上市后备企业,2024年共培育“金银种子”企业445家,服务黑芝麻智能、声通科技等8家企业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