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004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5-09-15 17:10 发布单位: 来源: 办公室

一、支持中试平台开放共享

一是搭建线上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为解决创新需求不明、供需对接不畅问题,2024年以来启动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武汉节点建设。节点以信息化平台、链条化培育、网格化对接、体系化服务为抓手,集成建设“一底座两系统(科创大脑底座、科创公共服务系统、科技网格工作系统),服务政府、企业、科研人员和服务机构。依托科技网格服务体系,采集科技成果、征集服务需求,开展供需匹配,实现全领域产业导航、全链条成果孵化、全周期企业培育、全方位机构服务。目前,已入驻包括中试平台在内的各类创新主体超过2万家,发布技术、资金、人才、场景等各类需求信息超过2.7万条,对接成功超过5000项。

二是支持中试平台探索共享实验服务。2025年6月,支持武创院联合北京聚睿众邦设立武创中科米格检测技术(武汉)有限公司,建立武创院米格实验室。米格拥有专家500多名, 开放式共享实验室450多家 , 分布式共享实验室25家 , 集中式共享实验室6家 , 已经累计服务了2000多家客户,积累了500多种技术解决方案。通过建立武汉米格实验室,发挥米格在开放式共享实验室、分布式共享实验室、集中式共享实验室方面的运行经验,联动武汉市中试平台的服务资源,以市场化的力量推动中试平台仪器开放共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二、支持中试平台市场化运营

一是鼓励中试平台开展市场化服务。2024年,武汉市中试平台提供服务达2.3万次,服务收入约27亿元,市场化服务成效显著,对产业链上下游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其中,武汉市纤维材料创新应用中试平台与歌尔股份合作开发用于头部三维曲面压力检测的可穿戴装备,获得国际权威认证机构SGS的佩戴舒适度及声学测试QTL认可实验室证书,该认证是全球首个消费电子类产品佩戴舒适度QTL认证;武汉市化合物半导体中试平台聚焦化合物半导体研发与创新,2023年以来吸引300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寻求合作,近30家半导体产业链企业比邻而居,促进了产业链建设布局。

二是支持科研院所探索市场化运营机制。湖北江城芯片中试服务有限公司,作为江城实验室控股的成果转化服务运营实体,建有武汉市集成电路中试平台,可为芯片设计企业等提供集成电路CDMO服务。2022年以来,经平台验证服务,推动26款芯片成功中试流片,其中5款芯片已通过客户验证,实现大规模量产,累计带动经济效益超10亿元。湖北星辰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江城实验室设立的另一独立法人企业,建设的武汉市高性能芯片先进封装中试平台,建有国内首个12英寸先进封装工艺线,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可满足数据中心、人工智能、高速通信等领域高端芯片中试服务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江城实验室形成了市场化运营中试平台,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和“研究+市场订单”的运行模式,实现了从政府“输血”到产业“造血”的转变。

三是综合平台投入和开放服务情况给予支持。2024年1月,市政府印发《武汉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武政〔2024〕2号),持续推进中试平台开放共享,为科技成果提供工艺优化、中试熟化、检验测试等服务。对中试平台在综合关键大型仪器设备投入成本和中试平台对外开放频次、服务质量、产出成效的基础上,择优给予中试平台最高1000万元支持。2024年7月,我局对武汉市集成光电子芯片及器件中试平台、武汉市生物药物临床前研发及中试平台、武汉市空间飞行器(卫星)中试平台合计补助750万元。其中,经武汉市集成光电子芯片及器件中试平台验证开发的145GHz超高带宽光强度调制器,属于全球首款,关键技术指标国际领先,该成果入选2024年度武汉十大科技创新产品。

三、支持中试平台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一是鼓励中试平台提供多元化服务。鼓励中试平台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培训、设备租赁等多元化服务,提高平台设备利用率,拓展中试平台服务功能。武汉伯远生物建有武汉市植物底盘合成生物学中试平台,2024年获得“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功能基因研究和应用公共服务平台”授牌。平台聚焦植物功能基因研究和应用,专注于为生物育种提供CRO服务,可提供35大物种遗传转化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服务,累计为全国近1000所高校、8000个课题组、250多家种业公司提供基因功能研究和技术服务;武汉市射频超声设备中试平台,通过提供射频超声设备租赁共享服务,促进射频超声刀技术开发和工艺优化。经平台验证,武汉半边天医疗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7毫米射频超声刀能凝切直径≤7毫米的大血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超声系统已获得欧盟CE认证,拥有欧盟市场的准入资格,产品远销欧盟、英国等地,2024年外贸销售额达3000万元人民币。

二是指导成果转化中试平台联盟成立。为促进中试平台完善运行机制、提高开放程度、提升综合服务能力,2024年3月,我局指导武汉经开区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牵头,联合武汉中科先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武汉轻工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武汉成果转化中试平台联盟。联盟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60余家成员单位资源,旨在打造集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孵化培育、产业发展、技术咨询、技术培育、技术转移等功能为一体的非营利性平台。联盟成立后,与长江创投、军山科创等基金公司及武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强化资金与产业链支持,加速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助推武汉产业发展。

三是支持中试平台集群发展。支持各区结合区域产业特点推动中试平台集约化建设、集群化发展。目前,武汉经开区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已建立高性能钛合金、激光加工头、氢内燃机等12条中试线集聚的中试基地,可满足企业多样化需求,累计孵化培育9家科技型企业,其中4家估值过亿,累计获得社会资本融资1.15亿元。经开产投、海特生物、布林凯斯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细分赛道,集聚高端医疗装备、现代中医药、中试平台等区域资源,提升经开生物医药创新园服务效能,以点带面鼓励各区结合资源优势,推动科技成果在汉转化、产业化。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支持企业增强中试能力,发挥好中试平台技术熟化、试验验证、研用结合等功能作用,加快突破重大技术创新产业化瓶颈,积极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市场化推广应用。支持在汉高校院所、科研机构整合要素资源,系统性强化中试功能,积极主动与企业对接,在专业优势领域深度挖掘技术市场价值,加速推动研究成果工程化、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