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024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5-09-17 17:00 发布单位: 来源: 办公室

一、强化顶层设计与场景规划研究

一是系统开展应用场景理论与路径研究。依托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编制完成《武汉市场景应用研究报告》,为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二是充分发挥我市场景资源丰富优势。聚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车路云一体化等十大重点领域,联合市投促局开展场景招商活动,将场景开放作为吸引优质项目落地的重要砝码。三是持续挖掘人工智能赋能潜力。2024年发布31个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今年以来,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项目,已收集246个项目,为后续推广和深化应用奠定基础。

二、搭建平台促进场景供需精准对接

一是举办对接活动。围绕人工智能、光电子信息、绿色智能装备、低空经济、氢能、量子科技等前沿产业领域,2024年举办各类场景对接活动超过30场,有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交流合作,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宝贵的测试验证和迭代优化平台。二是打造“周五之约”品牌活动。聚焦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举办对接活动超过23场,助力企业数字化能力提升。三是创新采用“小切口、大场景”模式。在AI+光传输、城市治理、医疗、教育、制造等方向,优选5个技术先进、前景广阔的人工智能场景,推动供需双方深度对接,加速技术落地转化。

三、建设标杆场景示范引领产业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我市开放公开测试道路累计达3487公里(单向里程),覆盖全市12个行政区,开放程度全国领先,成功吸引百度、元戎启行等6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低空经济领域,东湖高新区联合普宙科技建成全国首个低空共享无人机应用示范区,探索低空应用新模式。集成电路领域,九峰山实验室成功打造化合物半导体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全场景体系,多项技术突破国外垄断并实现量产。北斗产业应用领域,以应用场景建设加速北斗产业突破性发展,成效显著。智慧电网安装基于北斗三号卫星系统的监测终端6套,累计监测时长约1.95万小时,成功处置倾斜预警20余次;智能网联汽车北斗前装应用规模持续扩大,东风风神、东风纳米、猛士、eπ等乘用车及东风悦享无人巴士、百度萝卜快跑等智能网联汽车前装终端达64万余台;智慧水利完成省市两级150座小型水库相关监测数据(水位、雨量、渗流、渗压、北斗位移)接入共享;智慧农业领域,全市北斗农机保有量达3866台(新增814台,同比增长26.7%),其中植保无人机、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新增量同比分别增长55%、38%;北斗农机数字化作业面积超320万亩次;公共安全配备北斗技术装备1341台(价值2160万元),深化应急领域应用。

四、完善金融支撑赋能场景创新生态

为建立健全覆盖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在场景应用中深度融合。一是推动AIC股权直投。我市于2024年9月获批成为银行股权投资(AIC)试点城市,积极对接五家国有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合作设立基金,参与构建我市科创企业股权投资基金矩阵。二是完善数字金融生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开发“研发贷”“算力贷”等专项产品;优化“汉融通”平台功能,建立数字信用评价体系,实现政务与金融数据融合应用,2024年平台撮合融资突破1000亿元。三是深化科技保险创新。依托东湖示范区拓展网络安全保险、算法责任险等新型险种,探索数据资产保险制度;推动保险资金通过私募股权基金支持数字经济重大项目。四是培育数字产业上市梯队。遴选吉奥时空、理工数传、噢易云等企业纳入上市后备“金种子”“银种子”名单;加强后备库建设,达梦数据于2024年6月成功登陆科创板(募资16.52亿元),成为“国产数据库第一股”。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应用场景建设,不断完善供需对接机制,强化标杆场景引领作用,优化金融等要素支撑,努力将我市丰富的场景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