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0549号提案的答复
一、关于构建应用场景创新体系
市经信局成立应用场景开放与创新办公室,致力推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形成应用场景,引导更多企业参与城市转型发展。依托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系统性开展场景工作研究,编制《武汉市场景应用研究报告》,提出实施“1+2+N”工作体系,即建立1个应用场景实验室;构建2个应用场景实验室分中心,在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2个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园区打造场景应用示范集聚区;打造N个特色场景服务平台。聚焦人工智能领域,开展应用场景创新,累计征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项目246个,发布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31个。市科创局充分调动各区科技部门主观能动性。依托湖北科创供应链武汉节点,要求各区科技部门聚焦2-3个优势产业或未来产业,常态化征集应用场景。联合市级职能部门共同发力,先后对接市体育、卫健、文旅、国资等部门,谋划按行业领域精准挖掘应用场景。截至目前,累计征集应用场景机会171个并发布。
二、关于推动应用场景示范工程
市发改委积极推进北斗产业应用场景示范工程。智慧电网领域,推动供电公司安装基于北斗三号卫星系统的监测终端,目前已完成6套,累计监测时长约1.95万余小时,成功处置倾斜预警20余次。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乘用车前装车载终端达到64万台。智慧水利领域,武汉市部分小型水库北斗监测站点接入省内150座小型水库、9个渗流测站、83个渗压测站、8个大坝北斗位移安全监测站数据,实现省市两级监测数据共享。智慧农业领域,全市北斗农机总保有量达到3866台,北斗农机数字化作业面积超过320万亩次。
三、关于强化应用场景创新能力建设
市科创局聚焦场景创新需求,以“项目+”方式培育人才,推动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围绕“项目+技术”,以“揭榜挂帅”等方式,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支持35名战略科技人才领衔,推动半导体核心设备、自动驾驶等领域取得“点式突破”。围绕“项目+企业”,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10家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的64家企业、24家高校院所机构,聚集2300余名科技人才,实施底层、共性、关键和前沿等“四类”技术项目85项,一体化开展以应用为导向的“链式攻关”。市经信局推动应用场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已建、在建智算中心 13 个,建成 3 个“千卡”集群,总投资超 100 亿元,智算规模 3525P,占全市总算力(3455P)超过80%。建成“江城太素”“珞珈SET”“卫星影像RSG”等开放语料库和数据集5个。
四、关于完善应用场景创新政策环境
市经信局、市科创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围绕各自职能,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服务场景创新。市经信局牵头制定《武汉市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推动应用场景开放创新,建立应用场景共建、发布、对接、评估工作机制,聚焦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城市智治、社会民生等领域,开展场景项目路演、产融对接、揭榜挂帅,建设一批融合度高、带动作用大的超级场景项目;《武汉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支持行业部门、企事业单位带头开展“人工智能+”专项行动,主动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采用经测试评估合格的大模型产品和服务,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每年遴选一批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项目,按照项目总投入资金给予30%最高100万元资金支持。市科创局牵头制定《武汉市加快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坚持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推动场景开放,对实现场景应用的,实行双边奖补:对场景提供方,按项目投入的30%最高奖励100万元;对产品提供方,按研发投入的20%最高奖励100万元。市市场监管局打造汉版知识产权“助企服务包”,为我市研发型中小企业提供快速预审、专利体检、质押融资、转化对接服务。在头部创新主体设立上市企业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汇集知识产权、金融、法律等专业资源提供知识产权评价、核心专利布局、风险预判和应对、维权援助等服务。
五、关于促进应用场景创新成果产业化
市经信局、市科创局围绕人工智能、光电子信息、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等产业领域,举办场景对接活动超过100场,推介场景机会及场景能力,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交流平台,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试验场。在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集成电路等领域,推动形成了一批典型场景。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我市场景开放程度全国领先,累计开放公开测试道路3487公里(单向里程),吸引了百度等超过60家上下游企业落地。低空经济领域,东湖高新区联合普宙建成全国首个低空共享无人机应用示范区。集成电路领域,九峰山实验室成功打造化合物半导体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全场景体系,多次打破国外垄断,多项重大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实现量产。北斗领域,市测绘院开展“武汉一号”卫星数据场景示范应用,在自然资源、生态环保、水利水务、农业农村、应急救援、城市更新、园林绿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助力我市北斗产业迈向新高度。氢能领域,中冶武勘开展地下分布式储氢装置应用示范,解决地面储氢的安全性、经济性问题,为我市氢能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市经信局、市发改委等有关单位,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将场景作为重要抓手,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